张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清华大学刘冰奖、国际电化学会议Tian Zhaowu奖、科学探索奖。长期从事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面向能源存储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锂硫电池、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的原理和关键能源材料。提出了锂硫电池中的锂键化学、离子溶剂配合物概念,并根据高能电池需求,研制出复合金属锂负极、碳硫复合正极等多种高性能能源材料,构筑了锂硫软包电池器件。这在储能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h因子171。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课题组主页:教育背景:
科研工作经历:
主持项目:
主要奖励:
学术兼职:
研究方向:
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发展储能是促进风能和太阳能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关键装备与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能源供给安全的关键,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亟需关键共性支撑技术。课题组以永续发展为目标,在能源材料及能源化学领域,尤其是锂金属、锂硫电池、能源电催化从事创新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包括:
1) 锂电池能源化学:锂键化学、离子溶剂复合结构、金属锂能源化学、电解液化学
2) 金属锂负极领域: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的复合金属锂负极,固态金属锂电池
3) 锂硫电池:长循环,低成本,高比能的锂硫电池
4) 能源电催化:锌空气电池、氧还原/氧析出催化剂、三相电催化
5)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指导能源材料设计与开发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