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要介绍一下Tehshik P. Yoon教授:他于1992-1996年在哈佛大学读本科,导师David A. Evans教授,1996-1998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读硕士,导师Erick M. Carreira,1998-200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2002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导师David W. C. MacMillan,2002-2005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导师Eric N. Jacobsen。可以看出,Tehshik P. Yoon教授一路走来都是名师大咖指导,2005年开始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独立开展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敞口反应体系中有机反应中间体(如杂原子自由基、烯烃自由基离子、激发的有机三线态等)在合成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光反应领域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青年千人陆展研究员就曾经在Tehshik P. Yoon教授课题组做过博士后。
Yoon 教授 图片来源:Yoon 教授课题组主页
接下来欣赏一下这篇Science文章,如图1A所示,2013年,Bach等人报道了在手性催化剂1作用下、光催化的不对称分子内烯酮和烯烃的[2+2]环加成反应,产率84%,ee值可以达到88%(Science, 2013, 342, 840)。但该反应底物仅适用于环烯酮类底物,而普通的烯酮底物反应效果不理想。基于前人的工作,Tehshik P. Yoon教授设想通过Lewis算的活化,在光照条件下激发到三线态,从而实现普通的烯酮与烯烃的[2+2]环加成反应(图1B)。
图 1 前人的工作及作者的设想
如图2所示,作者以苯基取代的烯酮化合物2和2,3-二甲基丁二烯3为底物进行了反应条件的筛选和优化,最终得到反应的最优条件是:使用Ru(bpy)3(PF6)2作光敏剂,(S,S)-t-Bu-PyBox 8作配体,Sc(OTf)3作Lewis酸,i-PrOAc:MeCN (3:1)作混合溶剂,室温反应,能以89%的收率和93%的ee值得到[2+2]环加成产物4(entry 12)。
图 2 反应条件的筛选和优化
接下来是底物的扩展,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作者对不同取代的烯酮和1,3-丁二烯类底物进行了考察(图 3),可以看出,当芳环上带有Cl、Br、OMe、OH或者呋喃等取代基时都可以兼容,不同的二烯(17,18,19)也都可以很好地发生反应。12个底物都产率良好,对应选择性优良。
图 3 底物的扩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对照实验(图 4)。当采用缺电子的光敏剂20代替之前的光敏剂8 Ru(bpy)3(PF6)2时,仍然能以67%的收率和94%的ee值得到环化产物4,从而排除了先对烯酮进行光还原的历程(图4A)。当选用单电子还原剂如SmI2、Cp2Co、Li(naph)、TDAE或单电子氧化剂如CAN、K3Fe(CN)6、Fe(acac)3、Mn(OAc)3和Sc(OTf)3搭配时,反应不能发生(图 4B)。当使用二苯乙二酮21代替Ru(bpy)3(PF6)2时,反应仍然可以45%的收率和89%的ee值得到环化产物4,但反应速率变慢(图4C)。综合以上结果,作者认为反应很可能是经Lewis酸催化的三线态能量转移的过程。
图 4 对照实验
作者还通过计算化学和实验方法研究了Lewis酸与底物作用降低三线态能量的具体过程(图5)。当底物未与Sc(OTf)3作用时,基态(S0)与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能量差高达51 kcal/mol(计算值),54 kcal/mol(实验值),而配位后能量差降至32 kcal/mol(计算值),33 kcal/mol(实验值),降低了21 kcal/mol(54 kcal/mol vs 33 kcal/mol, 图5A)。作者还进一步研究了三线态能量的近红外光谱性质,不加入Sc(OTf)3时,即使在800 nm波段范围内几乎观察不到红外发射信号。加入Sc(OTf)3后,876 nm处有很强的发射光谱峰。同时作者发现,体系中含氧时,可发生发射光谱部分淬灭(图 5B 蓝线)。
总结
Tehshik P. Yoon教授课题组报道了Lewis酸(三氟甲磺酸钪)和手性配体催化的烯酮与丁二烯中烯烃的不对称[2+2]环加成反应,并阐明了反应可能的机理。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良好,对映选择性优秀,在有机合成中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