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上海交大与同济大学合作团队在DNA信息加密方面取到新进展

来源:同济大学      2019-12-05
导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樊春海与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柳华杰团队发展了一套以DNA折纸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加密系统,该系统超越了基于硅基计算机的常规加密体系且同时具有保护信息完整性和访问控制的功能。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DNA origami cryptography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信息安全的三个要素CIA,包括了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在当今社会信息安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适应日益提高的CIA需求,基于硅基计算机的体系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加密算法。而基于生物分子的加密则采用热动力学控制的生物分子反应来执行加密过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有可能避免来自计算机的攻击。其中,基于DNA分子反应的文本信息隐写术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樊春海与柳华杰团队长期从事DNA自组装研究,研究人员提出应用DNA折纸技术来编码信息,以充分挖掘DNA在多维度加密应用上的潜力。DNA折纸技术的原理为通过几百条短链对于一条长骨架链的任意折叠,以得到不同形状的DNA结构。利用DNA折纸术可以构建任意图案且可以实现完全的物理可寻址。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发出一套安全有效的DNA origami cryptography(DOC)加密系统。在该系统中,发送者首先将文本信息加密为类似盲文图案的点阵排列,然后以骨架链的折叠作为密钥将点阵排列进一步加密为杂交若干生物素化短链的骨架链。接收者通过共享骨架链折叠的密钥可以生成对应的订书链,将骨架链折叠为正确的形状。在该形状中生物素位点的排列与加密图案相同,可通过结合链霉亲和素进行识别,最终接收者将图案解密得到文本信息。

该方法实现了加密术与隐写术的整合,采用一条长7000碱基左右的骨架链可实现约700位的理论密钥长度,远超经典AES算法的强度。而通过对DNA折纸不同区域位点的定义以及DNA折纸间的特异性识别,该系统还可实现完整性保护和访问控制的功能。该团队采用该系统进行了包括文本、音符、图片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并模拟战争环境实现了对战役时间地点信息的保密传递。该DNA加密系统为信息安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分子解决方案。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9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34007, 21675167, 21603262)、上海交大王宽诚基金会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DNA origami cryptography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 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517-3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