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洪凯教授课题组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是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新发胃癌100万例,当中50万例新发在中国,其中20万人会被胃癌夺去生命。世界上约50%以上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在中国人群感染率更是高达60%。
专家介绍说,人类的胃是幽门螺旋杆菌唯一的自然宿主,幽门螺旋杆菌的生命力非常强大,胃酸也不能将其杀死。现在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者四联疗法,但是长期服用抗生素不是长久之计。首先长期服用会使得菌株产生耐药性,大大的影响了治疗的效果,根治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出现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扰乱新陈代谢和免疫力等副作用,增加其他疾病发生风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广泛性、致病的严重性、耐药的严峻性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性问题。
三年努力,从50多种化合物中找到它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告诉记者,他和团队要完成克服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的挑战,研发出能根除耐药性幽门螺旋杆菌的克星。毕洪凯教授介绍说:“我们的思路是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课题组在毕洪凯教授的带领下,三年来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经过前期化学合成,科研人员从50多种化合物里一一对化合物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检测、胃黏膜组织病理修复效果检测、细胞脏器损伤评价、炎症因子调控等研究,这才筛选出效果最好的亚麻酸锌。亚麻酸锌十分聪明,能够有选择地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且效果持续时间长,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实验室数据证明,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极佳的抵抗效果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目前该成果已经取得了国家专利。”
尚在实验阶段,非抗生素治疗法有望应用临床
毕洪凯教授表示,新发现的合成物对比原先的治疗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治疗的专一性和特异性,只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这样就不会导致患者胃肠道菌群的混乱。除此以外,还有对于胃黏膜的修复作用,这是现有的抗生素药物都不具备的效用。
这项实验研究何时能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患者?毕教授介绍说,这项研究还在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还没有投入临床研究。小分子化合物的应用,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批准上市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过,毕洪凯教授表示,未来会有替代的方案出现,一些同等效果的产品正在研发中,患者有望减少服用抗生素,达到同等的治疗效果。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