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上千个候选药物,聚焦到少数药品开展临床试验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研发有效的临床救治药物,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当前应急攻关的重中之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成立以来,系统部署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力求尽快满足临床救治的紧迫需求。
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100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报道。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物,体外实验显示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为它是一个上市药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累计入组患者超过100例。近期,湖南省也将启动磷酸氯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入组患者达到70例,这里包括对照组,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第3到4天,用药组的病毒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伦地西韦,也就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瑞德西韦,这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该药在美国也实现了对一位患者的成功治疗。目前,我们在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168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我们期待早日得到临床试验的结果。
针对药物研发的难点,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介绍到,药物研发,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跟疾病斗争最有效的手段。这么多年来,大家比较了解的药物研发,是一个新药大概要经历十年时间才能从想象走向成药的过程。为什么花这么久?
第一要知道治疗一个疾病主要针对的靶点是什么,就是有的放矢,要知道治什么东西。
第二,当确定了药物靶点,要选到所有的候选化合物和候选药物,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成药的,同样还要经过药物的各种成药的相关试验。
我们能看到,药物有口服的、喷雾的、注射的,不同药物的成药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找到,而且要评价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前面一位记者曾经问过动物模型,一定要在动物模型做很多长期的评价以后才有可能走到临床。这些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对科学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今天应对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我们都期待一个新药的出现,但新药的出现是有客观限制的,也有它的时间要求,也有关键流程和步骤。国家已经开启了所有的绿色通道,各种各样的行政环节全部在向治疗救治病人开放,但科学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学不能降低标准,一定还要按照科学的药物研发流程把它做完。
所以今天如果问到最艰难的步骤在哪儿?现在比较难的问题,当我们确定那些可能有效的老药来拓展适应症的时候,当我们找到潜在的化合物完成细胞水平评价走向动物模型评价的时候,当我们对一些已经看起来部分有效的、针对临床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药物的时候,我们亟待的是一个更加科学的判断,以更加忘我的精神让这些药物、让这些治疗手段尽快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尽快在国家各个部委的支持下走上临床救治的一线。这可能是全国人民期待的,也是所有科学家和医生们期盼的。所以这些艰难的点可能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应对、必须要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