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到2020年的18年间,他曾在7所高校,6个不同的学院学习、工作过,在Nature Chemistry、Nature Catalysi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
他入选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国高被引学者;
他接连荣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人物奖,“纳米研究青年创新奖”“Materials Today新星奖”……
36岁的他已在化学领域赢得诸多荣誉,他就是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双印。
王双印老师(右四)参加化学化工学院特色活动“C-Lab”。
王双印老师(后排右三)与学生们在一起。
王双印不仅仅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更是在学科建设与学生培养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他致力于为湖南大学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搭建平台,2016年组建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并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组织并担任2018中国化学会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主席、2019中国化学会能源材料与缺陷化学研讨会主席、2019第二十次全国电化学大会副主席。
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承担化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海外课程项目,参与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精编物理化学讲义》;他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担任本科生、研究生核心专业必修课教师,在课堂上传播希望的种子和知识的钥匙。
在众多的课程中,王双印讲授的《物理化学》是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知识较为传统陈旧。为了让讲授的原理性内容、公式、逻辑性推导不那么乏味,他不断地往知识体系里面添加新的“养分”。 “学生都喜欢听新鲜的事,那就把课程里基础性的知识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结合起来讲,这样同学们就会睁大眼睛听你的课了。”王双印说。
课堂上短短四十分钟,课下却要下一番苦功夫。王双印有一套独家的“三看”法则用来备课:看专业书籍、看教学PPT、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他说,看专业书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看教学PPT,能够突出讲课重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上课观感;看教学视频,可以学习其余老师的经验。
无论多忙,王双印都会花时间与自己班级的学生聊天交流,还会定期开组会沟通研究进展情况,一起探讨解决近期在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王双印的课题组里有4位老师、30多名学生,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但他都能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个人做的课题、做到哪一步。
“王教授是一个求真务实、工作努力,并且在创新和追求科研前线动力十足的人。”博士生陶李跟着王双印做研究已经第六年了,六年来,王双印在科研、学习、工作各方面对他悉心指导。“有好几次,王教授晚上十一点还在回复我的一些科研难题,感觉王教授比我自己还要关心我的科研。”提及导师,陶李满是感激。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