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自然》聚焦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团队在清洁能源制氢、氢能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来源:南京大学      2020-09-16
导读:近日,Nature主刊出版“聚焦中国清洁能源”(Spotlight in Clean Energy in China)特刊,重点展示了我国在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特刊以“运筹帷幄,‘加油’未来”(A watertight plan to fuel the future)为题,重点报道了中科院院士邹志刚带领的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团队在清洁能源制氢、氢能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在近期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时,特别提到,在“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重大前沿科学探索之一,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和技术、抢占世界新能源领域的至高点、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低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秉承“开发清洁能源,创造绿色未来”的理念,邹志刚院士带领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积极发挥在光催化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以及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的优势,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促进原创性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成果。完成了太阳能-氢能转换从“0”到“1”的技术突破,实现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全面国产化,突破了新型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面积最高效率的制造与认证。创建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致力于高效氢能利用、下一代太阳能电池、资源化利用与环境净化以及智能市政等多研发中试平台的构建。建立了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检测检验中心,是目前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首家具有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测试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检测平台。

image.png

邹志刚院士团队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光催化还原CO2研究,并率先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基于这些成果,邹志刚与中国航天集团强强联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实现密闭空间的废弃资源原位再生,大大降低载人空间站、载人深空飞船的物资供应需求。而且可利用火星等大气环境中丰富的二氧化碳和水原位资源生产氧气和燃料,实现人类在其它行星的地外生存,支撑可承受、可持续的载人深空探索任务。该成果将有力支撑载人航天发展,并期待在未来载人深空探索发挥重要作用。

image.png

团队负责人邹志刚现任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与环境材料的设计理论、核心制备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的成果。在一流国际期刊发表SCI科学论文660余篇,他引30000余次,连续6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2年获评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称号。获中国发明专利90余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2项,50余项发明专利已成功进行产业化转化,技术转让费达1亿6千万元。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大学特别奖,201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据悉,Nature聚焦专栏是自然出版集团展示科研领域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平台,向全球科研工作者、高科技产业从业者展示城市形象、院校科研成果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其纸质刊和网络版同步发行,并在Nature.com,Naturejobs.com,NatureAsia.com,NatureChina.com等平台同时发布。

Nature报道正文网页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0-00339-x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