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保护民族资本化工企业,为建立新中国化学工业积极准备条件
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倒旧政权,解放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新中国,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繁荣的新国家。还在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考虑新中国诞生后的经济恢复和建设问题。他们在战火硝烟中,一方面指挥战争,争取中国革命的早日胜利,另一方面思考着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问题,勾画新中国建设的蓝图。
周恩来十分重视旧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重视民族工商业者。他对中国近代民族化工企业——永利久大公司和实业家范旭东很关心。在白色恐怖下保护他们,支持他们,以期新中国建立后,同他们合作,共同发展新中国的化学工业。这一点充分体现在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在重庆逝世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挽词和挽联中。
1943年范旭东拟定过一个建设十大化工厂的计划,并与美国的进出口银行草签了借款协议,由于国民党政府制肘而流产,范旭东大失所望,抑郁成疾而辞世,毛泽东和周恩来十分痛惜。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词。周恩来和王若飞联名写了“奋斗垂30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的挽联。挽词和挽联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对永利久大公司、对范旭东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
1949年5月,全中国即将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刘少奇视察永利久大公司塘沽碱厂,邀请当时正在印度的永利久大公司总工程师侯德榜回国。侯德榜闻讯后,欣喜若狂,辗转绕道回到北京,聂荣臻亲自到火车站迎接。7月,周恩来专程到永利久大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看望侯德榜,祝贺他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回到祖国;赞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说他回来得非常及时,永利久大公司需要他回来主持,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他参与设计。侯德榜提出永利沽厂、宁厂生产原料不足、产品销路不广、资金周转迟滞等问题。周恩来当即表示,政府可以收购产品,提供周转资金,原料供应待交通畅通后一定尽力帮助。周恩来还嘱咐侯德榜,只要对发展生产有利,不管有什么困难,希望随时相告,政府一定全力协助。接着,毛泽东在中南海也亲切地会见了侯德榜。毛泽东对侯德榜说:“革命是我们的事业,工业建设要看你们的了!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在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怀下,永利沽厂、宁厂的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支援解放战争和国家建设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至今沽厂仍是我国八大纯碱厂之一,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远销国内外;宁厂改称为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生产氮肥、磷肥和合成纤维原料,为化工11家大公司之一。
1949年10月,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的百忙工作中,又在北京会见了另一位化学工业实业家吴蕴初。吴蕴初在旧中国创办了上海、重庆、宜宾天原化工厂,都是以烧碱为主产品的重要基本化工企业,还开办了上海天厨味精厂,同范旭东齐名,人称“南吴北范”。新中国一成立,吴蕴初就从香港回来主持天原,周恩来同吴蕴初一见面,就风趣地说:“味精大王回来了,欢迎,欢迎!”周恩来设便宴招待吴蕴初,对吴蕴初亲切地说:“中国化学工业将会有很大发展,希望吴先生能为化工事业继续努力。”吴蕴初深受鼓舞,立即回到上海组织各地天原化工厂生产。今日,天原各厂仍是我国化工烧碱行业的重点生产厂。
在建国初期,永利和天原不仅生产了大量化工产品,他们还出技术、出设备、出人才,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功不可没。
重视和发挥老化工企业的作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建国伊始,为了尽快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周恩来就开始同苏联谈判,后来确定了由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当时周恩来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既要积极争取苏联援助,又要自力更生。凡是国内老企业经过改造能够解决的产品,就不要从苏联引进,发挥老企业的作用,支援和推动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0年3月3日,周恩来同毛泽东一起从苏联乘火车回国,路过沈阳,下车视察了国营橡胶一厂。这次毛泽东、周恩来去苏联,初步谈了苏联拟援助我国的156项工程,其中包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周恩来考虑到我国已能生产汽车轮胎,就不需要苏联配套援建轮胎厂了。当时国营橡胶一厂是我国东北生产轮胎的最大企业,毛泽东、周恩来顺道视察这个厂,正是为了解决给长春第一汽车厂配套生产轮胎的问题。他们不顾赴苏访问的疲劳,仔细地视察了炼胶、压延、成型、硫化等生产轮胎的全过程,他们看到硫化好了的轮胎,颜色黝黑,亮晶晶的,还有花纹,十分高兴,连连说:“很好,很好。”毛泽东、周恩来的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全厂的职工,也迅速推动了东北地区各橡胶厂恢复生产的工作。后来这个厂迁址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期生产为长春第一汽车厂配套的卡车轮胎,现在这个厂已能生产先进的子午线轮胎,他们生产的红旗牌轮胎不仅为长春第一汽车厂配套,还远销国内外。
1950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旅大市委书记、市长陪同下,视察了大连化学厂。
这个厂原名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933年创立,1935年投产,生产合成氨、硫酸、硝酸、硫酸铵、硝酸铵等化工产品。日本投降后,我党从苏联红军手里接管该厂,生产过炸药等军需民用产品。在淮海战役中,该厂生产的炸药,炸掉了无数国民党的炮楼,曾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周恩来在厂里看了炼焦、造汽、变换、合成、硫铵等车间,听了厂长的汇报,详细询问了恢复生产的过程。周恩来勉励大家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党的领导,依靠群众,依靠老工人,做好技术人员的工作,培养教育青年工人;要学会技术,搞好管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发展化肥工业,支援农业和国防工业多做贡献。周恩来还说,像你们这样的化工厂,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多。你们应该继续发展生产,培养更多的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
按照周恩来视察国营橡胶一厂和大连化学厂的指示,原重工业部指导和组织化工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加强管理,进行技术改造,经过三年恢复时期,取得了很大成绩。1952年,全国化学工业总产值比 1949年增加 3倍多。主要化工产品如纯碱、烧碱、硫酸、硝酸的产量,都已超过新中国建立前的最高水平,设计、研究、施工等化工技术队伍开始形成,为即将到来的化工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重视和组织了化工基地建设,为化学工业的更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化学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发展化学肥料,相应发展酸、碱、染料等工业,加强化学主业与炼焦、石油、有色金属工业的配合。”周恩来亲自赴苏联谈定了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其中化工行业11项。此外,还有苏联援建的华北制药厂,还从苏联买来了保定电影胶片厂生产的关键设备。是周恩来亲自批准了化工11个项目的相继开工,并亲手组织了化工11个项目的建设工作。这些项目分别建在吉林、兰州、太原,形成三大化工基地。
吉林化工区由肥料厂、染料厂、电石厂、热电厂组成,国家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从各地调集了3万名职工,顶着凛冽的寒风,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松花江畔,从1955年4月开工,经过两年半时间基本建成,于1957年10月25日举行了开。
兰州化工区由肥料厂、合成橡胶厂、热电厂组成。从全国各地调集的 1万多名职工,战斗在黄河之滨,历尽艰辛。1958年 11月,肥料厂建成投产,1960年5月,合成橡胶厂丁苯橡胶装置建成投产。1961年底,还建成我国第一套以炼厂气为原料的乙烯装置。
太原化工区由肥料厂、化工厂、制药厂、热电厂组成。前三项分别于1961年、1958年、1960年投产,1958年6月建成山西磷肥厂,后归属太原化工区。
此外,苏联援建的我国最大的医药联合企业——华北制药厂建成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青霉素32.5吨、链霉素53吨,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国内对青霉素、链霉素的需要,不再依靠进口。这期间还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电影胶片生产厂——保定电影胶片厂。
以上这十几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投产,加上对上海、天津、大连、南京、沈阳、锦西、青岛等地的老厂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并且基本上完成了对私营化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公私合营,新中国的化学工业面貌起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实力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的相对独立的一个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客观上就要求国务院有个专门的行业管理机构。1956年5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0次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56年6月6日,化工部部长彭涛向周恩来汇报化工部工作,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化学工业很重要,是原材料工业部门。化工很复杂,要好好学习,认真地抓”。正是有了周恩来的关心和重视,以及他的亲自设计和指挥,化学工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并为重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视和关心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积极支持多增产农用化工产品
1962年6月24日,周恩来视察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周恩来这次视察是在当时三年困难时期,为解决人民吃饭、穿衣而进行调查研究的。
周恩来先到化肥厂的空分车间,详细询问了当年合成氨的生产情况,当听到生产计划为 11万吨时,周恩来提出:“不能多增产一点合成氨吗?你们的生产能力比任务大吧?”当公司领导回答,“今年生产任务要超过11万吨有困难”时,周恩来非常仔细了解困难的原因,当得知原因之一是由于设备材料短缺,有一些国外进口材料规格对不上,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周恩来说:“噢!大概有些是苏联的规格,和资本主义国家规格不完全一样。”大家对周恩来这样深入地了解细情,非常折服和敬佩。
这次视察,周恩来还同公司领导讨论了吉化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当周恩来听说化肥厂准备扩建一个4万吨尿素车间时,问“需要多少投资?”公司领导回答:“大约800万元,另外还需把现有合成氨生产从(年产)15万吨扩大到18万吨。”周恩来间:“这又需要多少钱?”答:“大约3000万元。比建一个新厂要便宜。”周恩来当即对自己的秘书顾明说:“合成氨增加到18万吨,尿素4万吨,只要3800万元投资,这很好,应记一记,回去帮他们解决一下。”接着,周恩来询问了化肥厂花了多少投资,我们自己搞个新厂要多少钱,最后周恩来说:“那你们扩建上算,省钱。”周恩来来到电石厂,询问了用电石生产维尼龙情况。当公司领导提出,为了加快维尼龙的建设,最好从日本购买一套(年产)1万吨维尼龙专利,因为日本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低,日本厂商报价2900万美元时,周恩来说:“290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1亿元人民币,这也不多可以解决。”接着,周恩来又问:“1万吨维尼龙可以做多少衣服?”公司领导回答:“大约2000万套,6000万米。”周恩来说:“6000万米相当于1.8亿尺”,“那不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维尼龙应该搞”,周恩来又问:“为什么只搞1万吨,不搞2万吨呢?”“2万吨就是7.2亿尺啊!”最后,周恩来还希望这个工程再快一些。周恩来深入调研研究、认真细致的作风和对人民急需的吃饭穿衣问题的关心,对化肥和化纤生产的重视,使大家深受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还十分重视和关心国防化工的科研和生产。从1958年起,化工部和有关省、市化工厅局以及化工企业、研究院(所)成立了专门为国防工业尖端事业服务的机构,并把国防化工的科研计划纳入国家科委制定的新型材料科技发展计划。多年来,国防化工部门,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按照“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和“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为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新型飞机、军舰、潜艇、电子装备和各种常规武器的研制配套,按质、按量、按进度提供了上万个品种和规格的国防化工产品,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重视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化学工业技术水平
周恩来非常重视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化工技术,一方面热情鼓励支持国内开发化工新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化工新技术,为我所用,努力提高我国化学工业技术水平。
1956年10月,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试制成功合成氨厂用的可以耐受320大气压的高压容器,为我国自行制造大型合成氨设备提供了技术和设备。周恩来得悉这一消息十分高兴,国务院嘉奖了试制有功人员。在国务院批准关于奖励永利宁厂试制成功高压容器有功人员的文件上,周恩来批示:“这是我国自己解决高压设备的开端,对促进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的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周恩来对保定电影胶片厂一直十分关心,从50年代购买苏联设备器材、建厂到投产,经常亲自过问。这个厂投产后,承担电影胶片生产任务,后又承担航天胶片研制任务,许多技术都要自力更生进行攻关。攻关中发现生产胶片用的原料澄色剂不过关,是影响胶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60—70年代,化工部在保定、北京、青岛同时组织攻关,久攻不下。后来,还是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将攻关力量全部集中到北京,较快的攻下了这一技术难关,胶片质量改进了,航天胶片也试制成功了,从太空摄下的地面图像非常清晰。
顺丁橡胶是我国化工部门自行开发的新工艺新产品,现在已建9个大型工厂并且援助国外,70年代这一工艺在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建立的胜利化工厂实现大规模生产时,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统及夫人要求去该厂参观,总统夫人是罗马尼亚化工研究院院长、化工专家,看了我们的工厂十分赞赏。在他们一行参观燕山厂第二天,周恩来专门派人向化工部陪同的工程师询问了总统夫人的反映,对这一新技术表示十分关切。
1962年10月,周恩来亲自批准从法国进口塑料增塑剂丁醇、辛醇技术和设备,建在吉化公司,从而改进了我国塑料制品的塑性,扩展了塑料的用途;1963年6月,周恩来亲自同日本友好人士商谈,鉴于当时我国同日本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从民间贸易渠道,购买日本聚乙烯醇、维尼纶大型成套设备和专利技术,发展我国的合成纤维工业,解决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1964年10月,经周恩来批准,从英国进口年产10万吨合成氨设备,从荷兰进口相应的尿素设备,这批设备比苏联援建的吉化、兰化、太化化肥厂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从此我国大量生产高效氮肥——尿素。70年代,周恩来还力主和支持进口 13套年产合成氨30万吨的大型化肥厂,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和大型化纤装置。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我国化工技术特别是石油化工技术接近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根本改变了我国化工技术面貌,加上我们自己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我国化学工业进入世界化工之林,为80年代化学工业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化学工业部)
《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