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开拓者——郭景坤院士

来源:粉体人      2018-06-08
导读:郭景坤,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1933年11月生,广东新会人,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0年被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WAC)院士,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image.png

任职履历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863”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材料与科学工程[Ⅱ])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上海古陶瓷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郭院士早期从事陶瓷与金属封接研究,研究成功适用于多种陶瓷与金属的封接,解决了我国电真空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后从事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研究成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极好的耐热冲击和耐烧蚀性能。他研究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以及陶瓷发动机用材料与部件,使我国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进行陶瓷发动机行车试验的国家之一。近年从事复相陶瓷、纳米陶瓷研究、陶瓷材料的晶界应力设计研究、陶瓷的低温烧结和多相材料研究。

开拓高温结构陶瓷材料领域研究

郭景坤院士是我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领域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从事陶瓷与金属封接的研究,系统研究了高铝氧瓷金属化工艺,解决了两种大型高铝氧瓷与金属的封接件的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国家新产品二等奖。

70年代郭景坤院士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系统研究了各类纤维与陶瓷在化学上的相容性和物理上的匹配行为,成功研制出一种综合性能极为优异的碳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的空白,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1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80年代郭院士从事陶瓷的强化与增韧以及陶瓷发动机材料的研究,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继美、日之后无水冷陶瓷发动机行车试验成功的国家之一,1992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陶瓷多相复合的概念和陶瓷材料的多种强化与增韧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80年代末在我国最先主持和开拓纳米陶瓷的研究,在碳纳米管补强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好的进展。

知识渊博、治学严谨

郭景坤院士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对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要实现科技创新,特别要重视基础研究,从源头抓起;主张年轻人逆向思维,提倡标新立异,胡思乱想。并且郭院士以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正是这样的表率。多年来,郭景坤院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我国高温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了我国陶瓷材料的研制与推广,他不遗余力四处奔波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郭院士多次代表我国主持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多次赴国外讲学,他一生勤奋笔耕,曾与他人合著、编译专著14种,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被SCI 、EI收录。培养了博士生以及招收博士后50余名,还曾是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的名誉或兼职教授。

不畏艰难,不断进取,始终是郭景坤追求的目标。40多年来,郭景坤院士在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中绕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和“暗礁”。他不懈追求、奋力拼搏、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郭院士甘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必将鼓舞年轻一代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能量,承担责任,为实现祖国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粉体人(ID:gh_b5722ae03923)世界知名的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家、我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郭景坤、

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开拓者——郭景坤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