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青年人才培养不能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来源: 健康报   夏海波   2020-05-22
导读:“在医学领域,今天的青年人才储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10 年后的中国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争创世界一流的实力与内涵。青年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功成不必在我’的善举和长久之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在采访时表示,青年人才培养,万不能讲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而做起来“挂空挡”。

青年重要吗?当然!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谁拥有青年、谁赢得青年、谁关心青年,谁就拥有未来。

“在医学领域,今天的青年人才储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10 年后的中国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争创世界一流的实力与内涵。青年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功成不必在我’的善举和长久之计。”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年人才培养,万不能讲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而做起来“挂空挡”。

111.png

战“疫”表现证明青年人堪当大任

新冠疫情期间,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有569名医护队员驰援湖北,其中三分之二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年轻人的种种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医学新青年的热血与担当,也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被贴上‘80后’‘90后’标签的年轻人尤为需要施展才华的空间与舞台。”陈国强院士说。

身为医学院一院之长,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成才,陈国强院士一直倍加关注。4年前的一项关于医学院年轻人的调查,他至今记忆犹新。

2016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3家附属医院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拥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占比分别为1.75%和16.8%,担纲科主任和科副主任的占比分别为0.4%和4.78%;与医生和护士的平均年收入相比,青年医生和护士分别有6.7万元和2.4万元的差距;而这部分人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仅占8.3%,近5年获得重大重点项目的仅有1人。然而,从工作量来看,青年人的工作量巨大、压力繁重,而“上不去”势必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之路。

陈国强院士及团队就此归纳了年轻人“上不去”的四个主要原因。

一是成长空间限制。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人才断层,让“60后”们早早“出道”;已经“出道”的“60后”长期主导科室,不同程度地挤压了“70后”“80后”的上升空间。

二是经济基础压力。大城市工作生活成本高,加之青年人正处于成家立业的年龄段,给年轻人原本就不高的收入带去更大压力,经济基础不牢,要他心无旁骛地投身医学科学事业,客观上是有难度的。

三是“门槛”问题。现有职称评聘体系中的“论资排辈”现象普遍存在。在项目遴选和评价体系以及科研文化氛围与环境中,青年人才想要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论文发表中,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十分困难。

四是“速度”问题。医学人才成长速度相对较慢,功利、浮躁的社会氛围对医学青年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都想速成,而轻视积累和培养。

在陈国强院士看来,不管是人才断层原因还是个人急躁心理,都不可否认,这代年轻人身上拥有着前人无法睥睨的优势:良好的学术背景,扎实的学术功底,连贯系统的正规教育;更高、更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优秀的外语水平;更强的知识接受能力,更活跃的思维以及更大的发展潜力等。

发挥年轻人优势要先“留住人”

近些年,医学人才“流出”时有发生。陈国强院士认为,人才流动无可厚非,若想要留住人才,就要“动真格”。面子、票子、里子全都要给优秀青年人准备好,最重要的是,铺好年轻人的职业上升之路。

为此,上海交大医学院从7年前就有组织、有谋划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支撑青年成长成才的举措。

回想起2013年,陈国强院士表示,首届“九龙奖”评审之后,不少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拍手称赞。“上药杏林育才奖”应运而生,重点支持35~45岁的青年教职医务员工。两个奖项的设立,起的是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希望以此激励年轻人静下心来投身医教研工作,把自己的发展基础打牢、价值导向树正。

2015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又制定并实施了双“百人”计划,即培养“100名研究型医师和100名临床专职科研人员”。研究型医师是45岁以下,临床专职科研人员是50岁以下,分别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和5万元的经费支持。截止到2019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共有研究型医师106人、临床专职科研队伍116人获得持续资助。

而立之年评“正高”博导不再新鲜

上海交大医学院针对青年人才高级职称和导师资格破格晋升的一系列举措则带来了更加长远的激励作用

2016年,“破格晋升2.0”制度被重启升级,打破论资排辈格局,为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研究实力的医教研青年开辟“绿色通道”。4年来,共有216人提出破格申请,通过“打擂台”,最终有42人破格获得“正高”职称、80人破格获得“副高”职称,其中,最年轻的“正高”只有31岁。

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是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进取心最强的阶段,处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

2018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又推出了“博士后激励计划”,在经费保障上,采取博士后的导师、医院、医学院共同出资的模式,同时担任该博士后科创道路上的“天使投资人”。允许出站考核优秀留校者申报医学院“副高”职称,给予同海外引进人才相同待遇;考核特别优秀者,可破格申报医学院“正高”职称。截至目前,医学院已遴选4批共179名博士后进入激励计划。在考核上“宽容失败”,对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不强制要求,而是采取国际通行的科研人才考核惯例,引入国际评议,评审、判断科研人员的科创潜力、研究方向等,给予人才从事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的环境。2019年又推出了“破格选聘博士生导师”计划,规定原则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符合一定条件者,可破格申请博导。2019年共有16人申请。为确保扣好“第一粒扣子”,评审委员会优中选优,最后,11人为破格博导,平均年龄为36.2岁,最年轻的只有30岁。

“交医组合拳”力促“后浪”奔涌

通过这一系列“前浪推后浪”的“交医组合拳”,青年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有效激发,学术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纯化。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持续产出。由青年人才主导负责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相继在CELL、NATURE、JAMA、NEJM等国际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

优秀青年人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效应也初步显现。例如,自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以来,上交大医学院博士后招收人数突破150人/年,较实施前增长30%。海内外知名高校的毕业博士占当年度招收人数的40%,海外一流高校毕业的博士甚至外籍博士到上交医开展博士后研究的趋势已经形成。

“人才培养需要有战略定力和长远眼光。医学界应当有组织、有谋略地培养更多敢闯敢拼的年轻人。”陈国强院士强调,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等都应当以更高的格局和忧患意识,更多地重视年轻人,留住年轻人,助力那些“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年轻人,让他们乘风破浪,傲立潮头。青年兴则医学兴!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健康报”(ID:jkb1931),记者:夏海波,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青年人才培养不能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