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勇攀科学高峰的人--记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

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2016-08-25
导读:匡廷云,中科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获副博士学位。匡廷云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物化学、光合作用的研究。她在国内开辟了叶绿体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中科院各种奖项多次。

image.png

匡廷云,中科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获副博士学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简称植物所)研究员、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植物学报》名誉主编,国际光合作用研究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转能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首席科学家。匡廷云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物化学、光合作用的研究。她在国内开辟了叶绿体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中科院各种奖项多次。

匡廷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家,是我国叶绿体膜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任中科院植物所副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植物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匡廷云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教育和政治思想环境使她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为党和人民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崇高理想。毕业后,赴莫斯科大学深造,1962年归国后到中科院植物所工作,从此走上了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真理的研究道路。40多年来,匡廷云先生在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开拓进取,不论是研究工作的辛苦还是生活的磨难都没有动摇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准则。

20世纪70年代中期,匡廷云先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成为我国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取得了重大学术进展:揭示捕光叶绿素蛋白在膜上横向迁移调节激发能分配的规律;首次证明21kD膜蛋白是光系统I长波荧光发射的最初来源;提出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可能的动力学模型;首次发现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的组氨酸残基及原初电子受体去镁叶绿素受到光照破坏,提出了反应中心第二条电子传递链具有光保护功能的假设等等。对我国光合作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光合作用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并于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9年被评为中科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

当选院士后,匡廷云先生在学术上永攀高峰,取得了更加卓越的成就。作为首席科学家,她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她的辛勤努力下,精心组织了国内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及农学等一级学科的大跨度交叉协作,领导18个有关研究所及院校,近200名科研人员参加项目研究工作,在国际竞争激烈、难度相当大的光合作用分子机理及其调控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在光合系统高效能量传递和电子转能的微观动力学研究、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和稻麦等主要作物光合作用光能利用效率的研究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常文瑞研究员领导的小组与中科院植物所她领导的小组合作,其研究成果于2004年3月18日,在《Nature》上以主题论文的方式发表论文“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Ⅱ)2.72Å分辨率的晶体结构”,且研究成果中的LHC?Ⅱ晶体结构彩图被选作该期杂志的封面照片,并且获选 “振邦杯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该成果使我国在高等植物LHC-Ⅱ三维结构测定方面成功地超越了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率先完成了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国际前沿课题。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解析的绿色植物捕光复合物高分辨率空间结构,推动了我国光合作用机理与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另外,匡廷云先生在2004年主编的论著《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匡廷云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与她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及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她开创的创新研究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巨大贡献。2004年10月,匡廷云先生不幸被查出乳腺瘤,但她忍受病痛,仍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能源匮乏现状,匡廷云先生带病参加了中科院学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用社会、经济、能源、资源、环境与生态能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目光,为国家的宏观决策,就我国中远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宝贵建议。

中国有全世界1/5的人口,而拥有还不到全世界1/100面积的耕地。近50年,中国农业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生态代价的道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如何摆脱农业资源不足、生态危机、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低下,以及科技对生产的支撑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匡廷云先生对此极为关注,她带病组织主持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的“农业科技问题研究”咨询组会议,为引导我国未来农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实施计划目的在于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层面、更广泛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匡廷云先生在自己主持并已顺利完成的“973”项目“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又带病组织各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在光合作用研究的前沿领域内,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的研究。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发起的国家水平的重要学术会议,旨在创造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自由讨论精神,面向科学前沿与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性综合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匡廷云先生在2005年1月做了手术后身体还没有很好恢复的情况下,又积极组织筹备工作,并主持了关于“生物质能”研究的香山会议。

40多年来,匡廷云先生在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开拓进取,不论是研究工作的辛苦,还是生活的磨难都没有动摇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准则,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品德。至今匡廷云先生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200余篇,为我国培养出40余名优秀博士与硕士科研人才。

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她献身科学事业,无微不至地关心年轻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积极参加科普宣传、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活动,时时刻刻以具体行动回报社会,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勇攀科学高峰的人--记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