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莲
长江大健康首期班学员、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联合创始人
最近的这几年,中国的制药企业在创新药领域发展得非常快,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红利和资本市场的大力投入,总体来说,基本上比美国肯定是逊色一点,但是可以排到第二了吧,我看到过一份比较权威的报道,这几年发展还是蛮快的,已经超越了日本。
——海思科创始人范秀莲
“海”是大海,“思”是思想,“科”是科学——格局似海,理念先行,科学似桨,三者兼备就能在滔滔商海中搏击风浪,纵横遨游,永立潮头。这是药企海思科名字的寓意,也是联合创始人范秀莲作为企业家身上最明显的特质之一。
作为一名1987年毕业的大学生,起初,范秀莲被分配到了国企工作,拥有了一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国企的工作安逸而缺乏挑战性,7年后,范秀莲鼓起勇气离开国企,做起了医药销售,6年后,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她又开辟新战场,与大股东王俊民联合创立海思科,时至今日,海思科已经上市快要10年。
“我现在仍然觉得我还在第二次创业,一直有一种创业的心态。”范秀莲如是说。
01幸运,来源于一直在进化
“进入这个行业,我觉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大健康行业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朝阳行业。”在范秀莲的记忆里,创立海思科之前那段销售员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的,挣钱也比较容易,堪称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但随着对行业的长期观察和思考,她开始看到销售领域的短板和行业未来的增长点,外资企业在医药销售行业攻城略地,行业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监管逐渐加强,市场日渐规范,范秀莲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
那是1998年,范秀莲想从这个领域的源头上做起,思考成立研究所。两年后,她与大股东王俊民一起创办了海思科,从仿制药做起,这是很多医药企业都走过的路。之后经过4年的研发,海思科终于有了第一款仿制药,有了自己的产品后,销售如虎添翼,海思科的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海思科迎来了又一个契机。范秀莲到长江商学院深造,在这里受到启发,开启了公司上市的步伐。2011年底上市申请得到批准,2012年完成上市工作。资本运作壮大了公司的实力,让公司得以进军创新药的研发。
“ 在发展路径上,要有长远眼光。一开始大家都做仿制药,如果赚了钱不去做研发,而是把钱都投资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或者一直靠仿制药得过且过,一旦国家政策变化了,那就会遇到断崖式的下跌,这样的企业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
彼时,行业龙头如恒瑞早在2008年就开始发力创新药,国家也释放出明显的信号,范秀莲认为不做创新药,企业做不长久。因此从2012年起,海思科开始仿制药和创新药两条腿走路。“4+7”以后,面对所谓国采悬崖和集采悬崖,很多以仿制药为主的企业被打得晕头转向,而海思科的创新药已经在稳步推进中。
2020年12月,海思科首款创新药环泊酚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公司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环泊酚是麻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静脉注射第一个1.1类化合物创新药,用于静脉中枢神经麻醉,将成为称霸市场30年的进口产品丙泊酚的更优产品,现有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
仿制药、创新药两线作战,国内、国外并行发展。海思科坚持创新全球化,创新药的研制在中美双报,环泊酚在美国已进入临床三期。
当然,创新并非易事。海思科从进军创新药到环泊酚问世花费了8年时间,8年之中,海思科见证了大部分同行创业公司的起起落落。
“ 搞创新药的研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交很多学费的。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要尊重国际的法规,要和FDA接轨,这时候我们发现自己跟别人相差太远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个时候就必须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尤其是医药行业,绝对和互联网不一样,不能依赖风口或者营销。人命关天,绝不是说,今天有个概念两三年就能出来一款药的。”
研制创新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成功率低,会给企业及其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压力。经营者的压力观十分重要,“压力虽然大,但是全行业都会有这个压力,就看谁能直面每一次挑战,一直更新自己”,范秀莲这样总结。
02 未来,孕育于现在每一刻
谈及未来规划,范秀莲直言,海思科眼下的目标,首先要在研发和销售两端同时发力,培养好两支队伍,打好两个根基,形成公司的系统性优势。其次,在研发上,也会做一些me-better的产品,但最终要做的还是全新的in class的产品。
“ 首先作为药企,我的产品是第一位的,没有优秀的产品,没有创新药,没有能治病的1.1类创新药,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而且必须形成产品的系列,最终能够和美国接轨甚至竞争,这是一个关键点。在此基础上,海思科需要一个能够把产品变现的销售团队。”
无论是优质的产品线还是优秀的销售团队,都需要悉心打造。在产品方面,首款创新药环泊酚即耗时8年,要形成结构合理的产品系列,这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在团队方面,中国现在还没有形成美国那样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很多时候还是创始人带着团队走。“真正的创始人,一定要深入行业,深入业务,跟着团队一起做。所以我总是处在一个二次创业的感觉之中,总有一种危机感。”
作为一名历经行业沉浮的“老兵”,范秀莲在谈到海思科的成功经验时,也对制药行业的发展规律做了一次机缘性的总结和思考。
1. 对国家政策保持前瞻性研判。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事关国计民生,政府管制相对比较严格。企业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行业政策,符合国家对行业的引导和规范。
每一个重大变革性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的每一次变革,对医药企业来说都是艰巨的考验;因此灵敏的政策嗅觉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医药企业必须提前去预判,去未雨绸缪,赢得先机。“这种预判,来源于对行业信息的充分把握和研究,一方面你深入行业内部,对每个层级、每个分支、每个节点都有透彻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放眼看世界,看看美国的发展,学习外国的行业发展经验。”
2. 持续发力创新药,加深企业护城河。
范秀莲认为,中国正在向美国靠近,即用80%医保的钱去支付20%的创新药,仿制药的价格必定会下降。医药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必须依靠创新药。创新药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是医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主要方向。为此,海思科保持着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今年预计研发投入10亿元,绝对值不算最高,但按比例已达头部企业水平。
“ 在创新药领域,我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如果把创新药的研发过程看作从1到10,中国企业在从3到10这个阶段的进步是很快的,但是从0到3这个基础医学的阶段,我们就差很多了。基础医学这一块首先取决于高等教育,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现在出现了很多生物技术公司,可能会对基础医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我觉得将来中国也会像美国这样,会有很多小的研究所和生物公司出现,而大公司更多会通过收购或买断等各种方式,来完成最后的研发、产品生产以及实现商业化推广。”
3. 瞄准美国,以终为始开拓国际市场。
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关注全球发展,药品必须和全球接轨,尤其是作为创新药最大市场的美国。
“ 这既是压力的来源,也是刺激我思考的动力。希望我们的创新药尽快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去赚美国人的钱,赚全世界的钱,否则,只是通过仿制药挣国人的钱,这不是我们最终的发展目标。”
4. 理性对待大健康产业,发挥互联网的赋能作用。
国家在医药产业的财政投入已达到GDP的6%左右,中国的制药行业,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在创新药的专利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要认识到,大健康行业里也是有分层的,保健品、特医食品等产品的门槛不太高,但是要实现可观的盈利也很难。真正要触摸到这个行业的中心地带,比如研发创新药,壁垒非常高。
目前大健康的概念如火如荼,颇受资本追捧,但是群雄逐鹿,必定有很多人无法到达终点。大浪淘沙,那些盲目跟风的、急功近利的必然会弹尽粮绝,沉没于波涛之中;即便是久经风雨的弄潮儿,如果不能保持对行业的持续洞察,精准把握政策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模式,也可能马失前蹄,中道而废。“未来3到5年,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一定有一批头部企业冒出来。”
对于互联网,不可盲目,也无须过度焦虑。范秀莲认为,其他行业是“互联网+”,医药行业应该是“医药+互联网”,毕竟医药是一个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的行业,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可以缩短研发的时间和试错时间。而且,药品的销售,尤其处方药,某种意义上,患者是没有选择的,是医生来决定的,因此大部分的销售都是To B。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也只能是三甲医院的补充,还不能颠覆这个行业,只是赋能而已。
03 碰撞,是缘分也是奇迹
2009年,范秀莲的长江商学院之旅开启了海思科的上市之路,之后的EMBA15期、DBA5期、科技班首期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如今,她再次来到大健康班,”主要是为了深入思考运用互联网给企业赋能的方法。”
“ 这两年,我一直在筹划海思科的新零售部,计划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想着怎么与平台方合作。我们这个班里有各式各样的能人,有做投资的,有做互联网的,请来的教授也有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院长,互联网医院的以及做投资的,多元化的知识可能在某一个点上与我内心的想法碰撞出火花,我觉得还是蛮大收获的。我觉得做这个行业的人都应该到大健康班来学习和体验一下,其实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传统的医药销售怎么结合互联网的概念,做一些创新的尝试。”
范秀莲也提到,在长江商学院,通过和行业龙头沟通和碰撞,她找到了企业发展更多的可能性。最近海思科和上药股份达成了一项战略协议,同学又变成了事业上的伙伴,这也是一种有趣的缘分。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