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和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2021年7月21日—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宣布,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日前授予公司细胞凋亡管线在研原创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孤儿药资格认定(ODD),用于治疗IIB-IV期黑色素瘤。这是APG-115继胃癌、急性髓系白血病、软组织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后,获得的第五项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截至目前,亚盛医药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2项FDA孤儿药认定,继续刷新中国药企的记录。
“孤儿药”又称为罕见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在美国,罕见疾病是指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自1983年以来,美国通过《孤儿药法案》的实施,给予企业相关政策扶持,以鼓励罕见病药品的研发。本次APG-115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将有助于该药物在美国的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享有临床试验费用税收减免、免除NDA申请费用、获得研发资助等,特别是批准上市后可获得美国市场7年独占权。
黑色素瘤是一种潜在致命的皮肤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美国,目前患黑色素瘤的终生风险为1/631。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新增黑色素瘤患者约96,480名,因黑色素瘤死亡的患者约7,230名2。黑色素瘤的预后取决于诊断时的分期。美国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对2011年至2015年的黑色素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约有75%的患者在诊断时为I期,15%的患者为II期,7.5%为III期,2.5%为IV期3。
自2011年以来,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式的出现,极大的延长了患者生存周期并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4-6。免疫疗法中,以抗CTLA-4单抗、抗PD-1单抗和抗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的临床研究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尽管如此,相当数量的患者最终会出现ICI耐药,而迄今仍没有任何治疗方式获批用于治疗ICI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
APG-115是亚盛医药在研的一种口服、高选择性的MDM2-p53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发现,其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以触发适应性抗肿瘤免疫以增强抗肿瘤活性。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亚盛医药口头报告了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II期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数据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在APG-115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PD-1 / PD-L1抑制剂耐药的黑色素瘤队列中,有一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该队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24.1%,疾病控制率(DCR)达 55.2%。这一数据为APG-115和免疫肿瘤药物的协同作用提供了临床验证,也为ICI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表示:“针对黑色素瘤的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APG-115获得此项孤儿药认定意义非凡。此次APG-115斩获的第五项孤儿药认定和亚盛医药斩获的第12项孤儿药认定,进一步垒实了我们‘创中国药企孤儿药认证历来之最’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公司全球化创新能力与水平。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希望在FDA孤儿药政策的推动下,包括APG-115在内的多个公司在研品种能进一步加快临床开发,早日获批,从而更快的造福更多患者。”
关于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原创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2019年10月28日,亚盛医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55.HK。
亚盛医药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最前沿。公司已建立拥有8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包括抑制Bcl-2、IAP 或 MDM2-p53 等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公司。目前公司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4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5项,包括1项“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及4项“创新药物研发”,另外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项。用于治疗耐药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核心品种HQP1351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该品种还获得了美国FDA审评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认证资格。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2项FDA孤儿药资格认证。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亚盛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并与UNITY、MD Anderson、梅奥医学中心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默沙东、阿斯利康等领先的生物技术及医药公司、学术机构达成全球合作关系。公司已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原创新药研发与临床开发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团队,同时,公司正在高标准打造后期的商业化生产及市场营销团队。亚盛医药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Stephanie C, Christy S, Jessica W.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Melanoma. Surg Clin North Am. 2020 Feb;100(1):1-12.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19.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Link: https://www.cancer.org/research/cancer-facts-statistics/all-cancer-facts-figures/cancer-facts-figures-2019.html
Andrew P, Jason L. Considering adjuvant therapy for stage II melanoma. Cancer. 2020 Mar 15;126(6):1166-1174.
GV Long, Victoria A, Jonathan C, et al. Standard-dose pembr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reduced-dose ipilimumab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KEYNOTE-029): an open-label, phase 1b trial. Lancet Oncol. 2017 Sep;18(9):1202-1210.
Jacob S, Antoni R, Georgina L,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ipilimumab for advanced melanoma: 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KEYNOTE-006). The Lancet. 2017 Oct 21;390(10105):1853-1862.
Wolchok JD, Chiarion-Sileni V, Gonzalez R,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Combined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in Advanced Melanoma. N Engl J Med. 2017 Oct 5;377(14):1345-1356.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