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苏州生物医药崛起背后,青岛可以学到什么?

来源: 新青记      2022-03-05
导读:苏州,生物医药,当一个超级地级市和一个超级产业携手并行,它们之间到底迸发出了怎样的火花?
前不久,《2021胡润全球瞪羚企业》发布,能上榜的都是未来三年内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



换句话说,都是未来的大潜力股



全球525家瞪羚企业中,中国171家,排名第二。而按企业总部分布来看,中国有五个城市上榜。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还有一个城市,猜猜是哪里?




——没错,是苏州。




再次令人眼前一亮的苏州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苏州上榜的瞪羚企业中,五成以上均与同一个产业密切相关。




——生物医药。



苏州,生物医药,当一个超级地级市和一个超级产业携手并行,它们之间到底迸发出了怎样的火花?




PART 1


后起之秀有多秀




如果说在苏州工业园区,有哪一个产业能够将其“化梦想为现实”的超强执行力清晰地体现出来,或许没有比生物医药更适合的了。



从产业上的“不占先机”到拔地而起了一座可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相媲美,甚至某些维度上将其超越的“后起之秀”,生物医药在苏州这片沃土上不断汲取创新养分,蓄势聚力。




后起之秀有多秀?



在近期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开对外发布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苏州强势“霸榜”。




一共五个单项竞争力排名,苏州工业园区占了三项第一,其中更是直接拿下了被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单项指标——产业竞争力的“冠军”。



——够“硬核”,够实力。




而以苏州工业园区为缩影,苏州的生物医药蓝图是如何一步步映入现实的?



我们先来看一组时间线——




2006年,现在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B村”的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破土而出;




2007年,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开园,并于年底成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的核心区域;




2008年,名列全球十大研究学院榜首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将苏州工业园区确定为亚洲唯一的分会场;




2012年,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苏州落地生根;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作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引进的重点平台型项目,开始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2018年,苏州第一时间捕捉到了香港联交所“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IPO上市”的重要信息并做出迅速反应。这一年,内地共有6家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苏州占了半数;




2019年,苏州生物医药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且位居前列;




2020年,苏州科技城内近30万平方米医疗器械加速器正式启用,将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器和创新中心;



2021年,首个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落户苏州,预计到2023年底,初步建成按全新机制体制运营的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




而与此同时,在生物医药领域,越来越多的高规格会议显示出对苏州这座城市的青睐。




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第三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大会、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2021中国生物医药开发和合作大会、2021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随之而来的,也是不断在苏州聚集起来的生物医药资源与日渐壮大的城市产业影响力。



截至去年,苏州市生物医药集群已集聚企业超4300家,实现开票销售2461.2亿元;全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规上企业450家,全年规上产值2002亿元,同比增长13%,营收1912亿元,同比增长9.2%。医药工业投资完成80.6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56.6%。



在如此亮眼的成绩面前,苏州却仍然显得很清醒。过去即为历史,苏州给自己设定了更长远的发展战略——



年初,苏州吹响了全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号角。“新年第一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苏州将集全市之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正在其中。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苏州未来将着重围绕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四大产业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




而伴随着苏州在生物医药产业上的不断布局,在苏州城市版图上聚集起来的,不仅有各类载体与平台,更有一大批创业者。



PART 2

一次又一次的凝聚




这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和希望的城市,苏州以其无尽的专注力与包容力,召唤、引领着无数心中有蓝图的企业家们,共同书写一段快速崛起的奇迹。




15年前,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引进高新技术和创新人才,一位叫唐昕的年轻人离开了北京的家人,放弃了平稳安逸来到苏州“倒腾”,创办了朗润医疗。




现在,朗润医疗也成为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独墅湖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将一些拥有原创型技术的种子企业整合在一起,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推动产业升级。



——这是吸引力。



在苏州,年轻人的生活从早上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拧紧了发条,蓄势待发。




信达生物,完成跨国药企认为在其有限条件下需要3~5年才能完成的产业化质量体系改造,用了18个月;




金唯智,合成并交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关键基因,为解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帮助,用了2天。




……




仿佛有一张看不见的时刻表,映入这一批批苏州生物医药从业者的血脉,滴答,滴答——响起的每一次,落在他们心上都化作一份督促的自觉,奋斗的激情。




——这是执行力。




追随热点是人性本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则是做出的无悔选择。




去年12月成功登录港交所的“RNA疗法第一股”圣诺医药,目光透过了PD-1等肿瘤免疫靶向药的火热赛道,瞄向的始终是“小核酸干扰药物”。



从创新药还不被看好的2002年开始便认准了聚乙二醇化修饰技术的派格生物,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领域内,目前已有的突破性产品也均集中在这个细分赛道。



“定力”是这些企业身上共同的闪光点。



——这是专注力。



近日,苏州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摊开苏州的防疫动态地图,一个又一个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身影,以一技之长助力疫情防控更加精准高效。



一批批做好的核酸试剂被运往高新区,这里的爱普益(苏州)医学检验实验室与昂凯医学检验实验室(苏州)有限公司拥有全国第一批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日均检测量约1万管;




启用核酸实验室,两天内紧急联系外地30家独立实验室,苏州艾迪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调集200名检测员及140台包括PCR核酸扩增仪和提取仪等设备支援苏州;




在昆山,除了健康码和行程码核验,对重点防控对象还有“第三道”迅速筛查,依赖的便是江苏汇先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携式核酸检测仪。




一道又一道用硬科技与企业责任心筑起的防疫屏障在点亮苏州。



——这是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急能力。



我们知道,和一些先行地区相比,苏州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算不上拔得头筹,能有现在的成就,靠的正是瞄准一个方向争分夺秒,在同样的时间里跨越出更大的进步。



在这一点上,苏州是占据高位优势的,因为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坚实的科技实力是孕育出企业、人才、产业链的关键助力。





PART 3



惊人的苏州科创加速度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但现实中,只要准备条件足够充分,欲速也能达。




苏州的科创氛围一直都很优越。这样的buff加成落地到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便体现在苏州市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专利申请的上升趋势。



image.png


▲苏州市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专利申请趋势图




进入2010年以后,苏州的专利规模迅速扩大。其中,医疗器械领域作为苏州重点发展方向,专利申请量位居江苏首位。




而“专利”的另一个代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原创+创新”。简言之,也是科技创造力的体现。



苏州的科创实力有多厉害?只要你对苏州这片热土上开辟过的生物医药领域新“边界”稍加了解,便会知道,这里创造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2011年落户苏州的信达生物,成为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未盈利生物制药公司IPO,突破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壁垒和瓶颈,实现高端生物药单克隆抗体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同时也成为第一家将创新生物药授权给世界500强的中国药企;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全国第一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工程样机,完成GLP大动物实验并取得预期效果。2019年10月,公司GMP工厂建成启用,拥有了中国第一条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生产线;




百济神州(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原研药泽布替尼获批FDA 新药上市申请,成为首个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得到 FDA 获批的抗癌新药;




当国内的超声企业仍然徘徊在设备市场的中低端,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被进口品牌所垄断的高端超声市场,并最终补上了国产品牌在这个领域的短板。




艾博生物于去年11月份获得江苏省首张mRNA疫苗生产许可证,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 mRNA 全套技术能力的生物科技企业,位列全球 TOP5。




景昱医疗自主研发了神经调控领域的国内首枚芯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该领域拥有芯片的国家;


……




自国内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苏州生物科技类企业上市持续跑出加速度。2021年,园区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依然高歌猛进,亘喜生物、浩欧博生物、康众医疗、贝康医疗、天演药业、艾隆科技、纳微科技等纷纷在列。




目前,仅苏州工业园区便已经聚集生物药领域上市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85家,在全国同类企业占比超过20%。从创新投入来看,2021年生物医药企业市场融资约200亿元,占全国同期近20%。




这样的加速度,惊人!而在这样的加速度之下,苏州生物医药会诞生这么多“我国首个”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PART 4


正是扬帆时




2020年,苏州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对标并借鉴美国“波士顿经验”,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




近日,《苏州市产业创新能力白皮书》也正式发布,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呈现“十三五”以来,苏州产业创新以及四大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现状,其中也包含了生物医药。




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布局日趋完善,已形成以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太仓市生物医药园、昆山市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区生物医药园、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园区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构建起集“人才、机构、企业、项目”为一体的全方位创新产业生态体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苏州下辖的十个县市做到了错位发展,全线覆盖。从苏州工业园区向外拓开,苏州的十大版块各尽其职。




image.png




这是板块上的产业配合,但对于苏州而言,各版块间的协力效应还不止于此。




倘若企业需要CRO(研发服务平台),可以在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等地实现,需要CMO(制造服务平台),可以去往太仓市、常熟市等地,需要CDMO(研发制造服务平台),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等也都能找到对应服务,这里还聚集了其他公共服务平台如动物实验、临床评价、公共检测、知识产权、固废处理等。



可以说,在生物医药类产业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类产业服务平台,苏州都具备了。




而与此同时,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获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成为我国血液病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 年,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首个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也意味着苏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创新载体也纷纷就位。




本次上榜《2021胡润全球瞪羚企业》的苏州企业信诺维创始人曾对外表示过其将总部落户于苏州的原因,也印证了在苏州发展生物医药的诸多优势:




“我们最初选落脚点的时候,上海、苏州、杭州都去考察过。最终选择苏州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BioBAY的生态系统是最健全的。医药研发的各产业链合作,以及政府配套服务,他们都做得非常不错。第二,BioBAY的执行效率非常高。从企业落地,到政策对接,再到实验室的装修,其至人员招聘等方面,BioBAY的高效率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和BioBAY的沟通过程非常顺畅。他们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有医药背景,能够很清楚的理解到我们的需求。这三个原因,能大大促进我们的研发速度,而速度在创新药研发中是至关重要的。”




——是全面,是高效,是专业。




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十年之后,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将是一幅怎样的壮观图景?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材料:


1.《苏州市产业创新能力白皮书》,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2.《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核心区》,沈卫奇,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3.《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成绩单”出炉!》,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原文链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013287497&ruk=ds-5xn67G2Q3alIEMwM8rA&sShare=1&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g8Bzu_8vS8gv828XguvCa_iCSa_eavijjavz8gio2agnuHafl8v3u_ipWP0FtQOkMt0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422849056984556406%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