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山药创院招聘博士后及博士

来源:化学加网      2022-03-30
导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博士后及博士招聘公告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

博士后及博士招聘公告

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于193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目前为抓住国家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契机,打造国家级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孵化育成一体化平台,在广东省中山市设立研究基地。

二、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简介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山药创院”)是上海药物所在中山设立的研究基地,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属于新型研发机构。中山药创院汇集中山市和上海药物所的优势资源着力建设以创新药物研发、技术突破、平台建设与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孵育、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国际先进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并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平台。目前中山药创院已获批成为中山市首家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组建27个领军人才团队(包括“杰青”获得者7位)。

中山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规划用地224亩,建设大规模同位素实验室、动物房,布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的华南区域中心,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新药研发创新团队,努力在中山翠亨新区打造国际级先进新药研发机构和创新高地。

image.png

三、招聘岗位(研发团队介绍详见下文)

序号

岗位

学历要求

专业

招聘

数量

年薪

(税前)  

1

博士后

博士

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生化学、中药学、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

20

36万/年

(含政府补贴部分)

2

助理研究员

博士

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生化学、中药学、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

30

20/年起

福利及人才政策

1.五险一金、交通补贴、餐补、年度健康体检、带薪年假。

2.享受中山市及翠亨新区对人才的生活补贴及购房补贴:

博士后出站留院工作,可认定中山市高层次人才并享受购房补贴40万元,子女可优先安排中山市公办九年义务学校;

博士研究生,不超过45周岁,可享受6万元生活补贴;具有博士学位,可认定中山市高层次人才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76万元,购房补贴40万元,子女可优先安排中山市公办九年义务学校。

四、博士后培养

1.博士后申请进站条件

(1)符合国家规定的博士后进站基本条件,申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身体健康;

(2)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已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3)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有志于开展一流的科研工作;

(4)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申请人若承担、参与过重要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有一定影响力,或在相关研究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将予以优先考虑。

2.博士后在站时间

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可根据项目需求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

3.博士后支持工作

支持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以及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博士后资助项目。

五、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林老师/梁老师   0760-85281601

简历投递邮箱:ziddhr@zidd.ac.cn或课题组邮箱

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人姓名+应聘课题组名称+岗位”

官方网址:www.simm.cas.cn      www.zidd.ac.cn

中山药创院官微:

image.png

六、中山介绍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珠江口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社会经济发展快,自然人文环境俱佳。

中山拥有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是我国首个按国际认可的GLP、GCP、GMP和GSP标准建设的国家级综合健康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目前落户企业超300家,已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次被医药门户网站生物谷评为“全国十佳生物医药园区”。

中山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早在1997年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 2021年,中山空气质量入围前20强,排名全国14名。中山是一个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创新的风水宝地。

image.png



研发团队简介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李佳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课题组长;“国家杰青”获得者。已发现数百个新活性化合物,其中12个候选1类新药实现转移转化,8个候选1类新药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已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40项,申请82项。在Chem Soc Rev、Adv Mater、Cell Res、Nat Commun、Diabetes、Diabetologia、JACS、Chem Sci、JMC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67篇,其中通讯作者文章236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2400,总引用超过9900次,h因子为48。
课题组邮箱:ybzhou@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16

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发现与代谢调控紊乱共性病理机制研究

丁侃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课题组长;“国家杰青”获得者。

2005年12月被中国科学院以“引才计划”形式引进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始任研究员至今。2006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得上海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017年获得江苏省姑苏领军人才称号。现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评审专家。2006年至今,共主持863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8项课题。担任糖科学专业期刊Glycoconjugate Journal和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副主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成果已获得国家国际发明专利授权62项,在研糖类候选药物7个。

课题组邮箱:dingka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17

中药中多糖的结构与功能,构效关系,多糖的靶向性及其作用机理等糖类创新药物研究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高召兵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课题组长;神经药理学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执行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药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杰青”获得者。

201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学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课题组邮箱:zbgao@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17

1.癫痫的药物治疗及基因治疗;

2.GABA、KCNQ、SV2A囊泡蛋白及其它癫痫相关离子通道研究;

3.基于斑马鱼、小鼠等动物模型的药物筛选和评价。

赵强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课题组长;“国家杰青”获得者。

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オ;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基金委面上项目、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01项目。

课题组邮箱:zhaoq@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18

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及GPCR结构解析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果德安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国家杰青”获得者。
创建了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和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是首个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中国学者。担任中国药典天然药物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典英文版主编(2010,2015,2020版)、美国药典委员/东亚专家委员会主席、欧盟药典委员、世中联中药分析专委会会长等;担任《世界中医药》英文版主编、《Phytochemistry》副主编以及10余个传统药物领域国际知名杂志的编委。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530余篇,被SCI引用15000余次。
课题组邮箱:daguo@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27

中药分析、质量标准、中药新药研发、中药作用机理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团队

 

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国家杰青”获得者。

深入研究46种民族医经典药材的药效物质,发现15种新骨架类型、500多个新化合物。研发系列中药新药,研制多个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建成中乌医药科技城,被国家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实现多款中国药品在乌兹别克斯坦生产上市,加快中药民族药国际化进程

近年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担任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自治区“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36件和国际专利5件;获我国新药临床批件4项,乌兹别克斯坦药品生产批件3项、保健品生产批件4项;研制国家天然产物标准样品19个,制定药材地方标准14项;获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37名,其中,国际留学生16名。

课题组邮箱: aisa@ms.xjb.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81

1.基于中亚药用资源新颖药源分子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2.民族药创新药物研发;

3.民族药质量控制与标准物质研究;

4.西北药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黄永焯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制剂平台负责人;“国家杰青”获得者。
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201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3年获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中科院引才计划终期评估获得优秀;2016年获得中和-青年多肽科学家奖;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及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经皮给药专委会常务理事和中药药理专委会委员;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影响因子:5.875) 亚洲区编辑,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1.189)、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影响因子:9.776)、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影响因子:11.413) 编委;药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现代应用药学、药学进展编委。迄今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课题组邮箱:yzhua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1

经皮给药制剂、中药制剂、高端制剂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赵桂龙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天津市的应用基础与前言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和广州市创新领军团队项目(3000万元)各一项。作为项目主持人发现并推动开发了两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泰格列净和泰宁纳德。泰格列净(tianagliflozin)是一种SGLT1/SGLT2双靶标的抑制剂,拟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泰宁纳德(tininurad)是一种URAT1抑制剂,拟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所发明的氯化锶作为共催化剂催化甲基糖苷类结构酸性水解的工艺,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得到了良好的验证,并得到了本领域专家实验工作的认可。迄今为止发表了116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66篇(SCI收录43篇)。申请专利53项,已经授权34项(其中PCT授权3项),曾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

课题组邮箱:zhaoguilo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19

创新药物新药发现和开发;药物开发过程中工业化路线和工艺的研究

陈笑艳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中科院引才计划入选者担任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研究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上海市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参编专著3部;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化学创新药物的临床前或临床ADME评价,其中已有25种批准上市,200多种批准临床试验。

课题组邮箱:xyche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3

药物代谢新途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基于代谢/转运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创新药物ADME评价

宫丽崑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致力于化药、中药、大分子药物、细胞治疗产品等各种类型创新药物的成药性评价和转化毒理学研究和关键技术体系建设20余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以及上海市科委立项课题等二十余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药物警戒》杂志编委,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和2016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等奖项和荣誉。

课题组邮箱:lkgo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2

新药早期筛选和成药性评价;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免疫毒理学;生物大分子药物发现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周子凯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科研项目2项,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有成果发表论文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 (2021, 2018)、Cell Report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Cell Biology、eLife、Cerebral Cortex、Neuropharmacology等。

课题组邮箱:zhouzikai@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6

脑疾病的免疫细胞治疗、重组蛋白等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转化神经药理

李媛媛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21年入选国家启明青年人才计划,中科院引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计划。现主持多项国家、省市基金及人才项目。在国际代谢性会议多次获奖,如2016年美国肝病年会AASLD青年学者奖与杰出海报奖。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5篇,包括9篇文章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于代谢领域权威杂志Nature Metabolism, Hepatology(2篇),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等,以共同作者发表于Cell Metabolism, Nature Communications, Diabetes(3篇) 等。发表文章得到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Hepatology、Diabetes 等杂志的高度评价和Faculty1000 Prime 肝病领域权威专家的推荐。文章总引用超过1000次,H-index 18。

课题组邮箱:liyuanyuan@simm.ac.a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4

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研发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陈铁根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海外优青”获得者。

2009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09年至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戴立信研究员(院士)&侯雪龙研究员。2016年去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导师为世界著名有机化学家Phil S. Baran教授。2021年入选“海外优青”;中科院引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中山市翠亨新区“第二类人才”等。以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Nature,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Tetrahedron Lett., Synthesis等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课题组邮箱:chentiege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5

开发新颖有机合成方法;合成潜在药用天然产物;构建活性小分子库;设计新型药物分子(有机化学、药物化学领域)

李平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青年英才。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计6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开发了一系列抗帕金森和抗癫痫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已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迅作者文章7篇,总影响因子111.6,他引314次。多项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较强的学术影响,被《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Trends in Cell Biology》、《Cell Research》、《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引用或专题报道。2019年应邀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Gordon Conference上做口头报告。

课题组邮箱:lipingt@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39

细胞器新型离子通道的鉴定、功能验证及其调节剂发现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林汉斌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2014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医学院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加拿大心血管协会成员。博士毕业后于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获得欧洲心脏年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以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前课题组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药理及病理,中医药现代化及药食同源等方向的研究。

课题组邮箱:linhanbi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41

1.心脑血管疾病药理及病理,中医药现代化及药食同源等方向的研究;

2.探究重要免疫因子信号通路在心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心脏病理条件下的生物标记蛋白。

 

谢华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获得者。

主持开发多个抗肿瘤候选新药,3个候选新药实现成果转化,均已获得临床批件。其中,候选新药ASK120067完成临床试验受试患者入组,已递交新药上市申请,该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创竞赛一等奖(团队)。在新药研发、药物特性挖掘、耐药机制及克服耐药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及PCT专利4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24项。主持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青年基金、及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等多项课题。参与《高等药理学》、《个性化药物 新药研发的未来》及《大肠癌: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等著作的编写。

课题组邮箱:hxie@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45

抗肿瘤新药研发、耐药机制及克服耐药策略研究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王明亮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06年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在知名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睿智化学和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上海研发中心工作多年,2013年进入复旦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7年加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王少萌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传统的不可成药靶点(undruggable targets)新药发现领域,采用变构抑制以及靶向蛋白降解等新的研发策略,开发小分子抑制剂/降解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等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已有多个分子进入临床试验以及成为药物被FDA批准上市。

课题组邮箱:wangminglia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40

围绕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临床需求,设计和合成具有成药性的先导化合物

吴小伟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青年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青年课题组长。

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随后分别在美国墨菲特癌症研究所和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Catalysi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现累计发表论文26篇,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490余次,H-index = 13,部分工作被国际知名化学评论期刊和学术网站Synfacts及ChemistryViews作为亮点报道。

课题组邮箱:wuxiaowei@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346

针对肿瘤、病毒等疾病进行创新药物研究,同时探索潜在生物活性小分子合成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方向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时广森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2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B类)。

课题组成立于2021年6月,研究对象为生物钟和睡眠。自然短睡眠是指终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4-6小时,但是主观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的现象。在前期的研究中,时广森研究员陆续发现并证实了三个全新的短睡基因,它们的突变导致人类的短睡眠现象;发现生物钟基因FBXL3 和 Rev-erba 的遗传学上下游关系; 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HDAC3) 对于生物钟的新作用。睡眠障碍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改善睡眠的策略和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将以短睡基因为切入点进一步理解睡眠长短和效率的生物学基础以及研发改善睡眠的药物。

课题组邮箱:shiguangse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04

人类生物钟和睡眠的遗传基因筛选,睡眠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的功能机制以及创新药物研发

夏国钦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14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陆熙炎院士课题组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Scripps 研究所Jin-Quan Yu 教授课题组开展第一站博士后研究; 2018年至2020年在化学生物学开拓者之一Stuart L. Schreiber 教授课题组从事第二站博士后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Scripps 研究所Benjamin F. Cravatt课题组担任Staff Scientist。2021年获中科院引才计划(B类)支持。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在Nature, Nature Chemistr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

课题组邮箱: xiaguoqi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06

1. 疾病诊疗导向的化学新转化的发展;

2. 手性多元杂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及其活性筛选;

3. 细胞命运相关通路中突变蛋白共价抑制剂的设计与开发。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张家彬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青年课题组长。

2019年博士毕业于佐治亚州立大学,2020年在佐治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ADC药物和糖类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主要致力于糖类化合物的高通量自动化合成,同时在此过程中对合成的糖类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用以开发糖类药物和疫苗。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化学领域权威杂志Angewandte Chemie, Chemical Reviews等,以合作者发表于ACS Catalysis, Green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等领域权威杂志。发表文章得到Nature Chemistry杂志的高度评价。

课题组邮箱:jiabinzha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16

1.糖类化合物的化学酶法合成;

2.高通量自动合成与筛选结合开发糖类药物;

3.非天然糖类化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傅青山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06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在胡红雨老师指导下进行蛋白质积聚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相关的研究,于2010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8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James Chou研究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利用液态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第一个TNFR家族跨膜三聚体的结构,解析了HIV包膜蛋白跨膜区,以及临近跨膜保守区的结构。2019年至2021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讲师职位,继续进行HIV包膜蛋白以及SARS-COV2刺突蛋白跨膜结构的研究,并基于临近跨膜保守区的结构进行药物筛选,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课题组邮箱: fuqingsha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30

核磁共振,膜蛋白结构,抗病毒药理研究;寿命与神经内分泌以及代谢的调控机制。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杨玉社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主要开展基于知识的原创新药研究与开发,代表性成果是2009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氟喹诺酮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40余年的空白。获得国家1.1类新药证书2个,近年来实现3个1.1类化学药物的转移转化,在J. Med.Chem.等期刊发表SCI研究论文65篇,申请专利49项,授权30余项。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2015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2013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创新药物突出成就奖,2010年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劳模)。

课题组邮箱:ysya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66

原创性抗感染药物、抗凝血药物、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陈迁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美国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孤独症等的脑环路机制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杂志。课题组将采用用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活体动物双光子成像技术,多通道光纤技术,活体动物微型显微镜成像和动物行为学手段,从分子层面,神经环路层面到整体动物行为学层面上研究神经精神疾病致病基因功能机制并针对这些致病基因开发特异性基因治疗药物。

课题组邮箱: chenqia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https://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74

神经精神疾病致病基因功能机制研究及基因治疗药物开发

 


刘强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19于荷兰莱顿大学化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攻生物有机合成,博士课题围绕化学合成ADP核糖(ADPr)的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2020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复杂碳水化合物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聚焦于糖缀合疫苗和糖药物的开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长度确定的肺炎链球菌表面多糖,并与载体蛋白缀合得到合成糖缀合疫苗,为研发新型合成糖缀合肺炎链球菌糖疫苗开辟了思路。在糖药物方向,与Aviced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研发唾液酸纳米粒药物。目前药物正处临床前研究,专利已提交申请。共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身份发表8篇,包括Mol. Cell, Nat. Commun, Angew Chem, Chem. Sci. 等。申请国内外专利5项。

课题组邮箱:liuqiang@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83

1.磷酸寡(多)糖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2.抗感染疾病的糖缀合疫苗研究;

3.糖类小分子药物研究。

 




研发团队

课题组长简介

研究方向

尹万超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

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目前已在Science、Nature、Cell Research、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近20篇,其中共一作和共同通讯文章9篇。聚焦重要GPCR跨膜信号转导,成功解析近十个重要GPCR复合物结构,深刻阐述了GPCR跨膜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参与研究开发的一类抗AD候选药物已获批进入I期临床研究;参与开发的口服核苷类抗新冠药物VV116已在部分国家地区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获评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赛诺菲优秀青年人才奖等荣誉。

课题组邮箱:wcyin@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PostdoctoralWorkstation/info.aspx?itemid=492

新发突发病毒传染性疾病相关的靶标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重要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基于药靶结构与功能的新药开发


康正辉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青年课题组长。

201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201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胡文浩 教授;2018年7月–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胡文浩教授,徐新芳教授。2022年3月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及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担任副研究员、青年课题组长。博士、博后期间,致力于手性药物分子或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高效、绿色、精准的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开发及生物活性研究,发展了系列基于经由金属卡宾的活泼中间体捕捉的新型高效不对称多组分反应,在国际权威期刊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Org. Lett., Chem. Commun, J. Org. Chem.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

课题组邮箱:kangzhenghui@simm.ac.cn

课题组介绍网页:www.zidd.ac.cn/headofresearchgroup/info.aspx?itemid=489

1.小分子创新药物的研发,靶向与肿瘤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靶点的药物分子的设计,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优化;

2.优势结构骨架及生物活性化合物导向的新型、高效、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开发及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并应用与药物分子的合成及新的苗头化合物的发现。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