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直播】1月7日 | EurJOC-常州大学2023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

来源:化学加网      2022-12-30
导读:“EurJOC-常州大学2023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由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编辑部、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共同主办,宗旨为促进有机化学的学术交流与繁荣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23年1月7日以线上方式举行,研讨会将邀请多位国内外有机化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交流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共同探讨有机化学领域的趋势和挑战,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热诚邀请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同仁和在读研究生踊跃参加。

宣传图-小.jpg


会议简介

 

“EurJOC-常州大学2023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编辑部、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共同主办,宗旨为促进有机化学的学术交流与繁荣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2317以线上方式举行,研讨会将邀请多位国内有机化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交流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共同探讨有机化学领域的趋势和挑战,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热诚邀请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同仁和在读研究生踊跃参加。

 

会议主办单位: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编辑部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会议时间:202317

会议日程

EurJOC-常州大学2023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

202317日(周六)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主持人

8:00-8:10

开幕致辞

石枫

8:10-8:30

陈俊婷

Wiley出版社

Publishing with Wiley Chemistry Journals — EurJOC

8:30-9:10

刘国生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基于铜催化自由基接力的不对称碳氢键转化研究

9:10-9:50

陈弓

南开大学

基于简单醛试剂的复杂多肽拓扑结构构建

孙江涛

9:50-10:30

周剑

华东师范大学

铜催化的叠氮和炔烃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

10:30-11:10

池永贵

南洋理工大学、

贵州大学

NHC有机催化及功能分子构建:下一个里程

黄海

11:10-11:50

万谦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锍盐的糖类药物合成

中午

休息

1:30-2:10

罗三中

清华大学

仿生小分子催化:中间体调控策略

孙松

2:10-2:50

赵宝国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维生素B6的仿生不对称催化

2:50-3:30

肖文精

华中师范大学

可见光诱导的催化不对称反应初探

陈铭

3:30-4:10

周永贵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基于辅酶NAD(P)H的仿生手性还原

4:10-4:50

黄汉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类新型环钯活性中间体的发现及其导向的催化反应

郭文岗

4:50-5:30

张俊良

复旦大学

基于Sadphos的不对称钯催化研究

5:30-5:40

闭幕致辞

石枫


特邀嘉宾简介


陈俊婷博士

Wiley出版社

image.png

陈俊婷博士2016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其间曾赴哈佛大学进行了一年的交流学习。随后,她赴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Tobias Ritter,她致力于发展新型的18F氟化标记方法和选择性碳氢键官能团化。2020年完成博士学业后,她加入Wiley出版社,担任ChemCatChem EurJOC的编辑,2021年担任国际著名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的编辑。

 

 

报告题目:Publishing with Wiley Chemistry Journals — EurJOC

报告摘要:A highly competitive research environment with increasingly limited research funding has created a “Publish or Perish” attitude among scientists who are judged on the quantity rather than quality of their research articles.

This presentation provides brief overviews of Wiley-VCH’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s, the crucial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research community will also be highlighted and acknowledged. A profile of in-house Wiley chemistry journals will be introduced, and some specific guidance and recent publication summaries about EurJOC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will be discussed.

EurJOC shines a light on the global scientific efforts and pioneering researchers contributing to this fundamental field. We publish peer-reviewed innovative and sophisticat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encompassing broad-scale topics such as new synthetic methods, total synthesis, mechanistic studies, and bioorganic, physical-organic, and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We support the global 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ty in pione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ynthetic developments of this essential and still rapidly evolving discipline.


刘国生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mage.png

刘国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1995年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硕士毕业,2002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美国的Lehigh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围绕过渡金属催化烯烃和烷烃的选择性催化转化展开独立研究工作,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Science; Nature;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atalysis;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共发表文章120余篇,授权中国专利8项。目前担任《中国化学》期刊副主编。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2012)、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6)、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16)、上海市领军人才(2017),国家万人计划(2017),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17)、洪堡基金“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2019)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

 

报告题目:基于铜催化自由基接力的不对称碳氢键转化研究

报告摘要:碳氢键的催化转化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合成重要有机分子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后期修饰;但对于分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碳氢键,其反应的位点选择性和不对称转化很难控制,是该领域的核心难点问题在众多的方法中,自由基攫氢是碳氢键催化转化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自由基的高活性,反应的选择性很难控制。针对这些科学难题,如何发展新的策略来调控自由基反应的选择性,并探索碳氢键的选择性官能团化显得非常重要。本次报告将探讨如何利用金属物种来研究这些问题,阐述金属在自由基精准攫氢和自由基的不对称转化的调控机制,如何发展烃类分子碳氢键的高位点、高对映体选择性催化转化。


陈弓教授

南开大学

image.png

陈弓,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2004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得生物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在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2008年起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化学系独立开展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获得终身(副)教授职位。2015年起,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职工作。2022年起,担任 Organic Letters 杂志副主编。课题组主要从事复杂糖肽类化合物的有机合成及其化学生物学研究。独立工作以来,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US-NSF CAREER奖、Amgen Young Investigator等奖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报告题目:基于简单醛试剂的复杂多肽拓扑结构构建

报告摘要:Peptides have become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drug discovery, especially for biological targe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modulate by conventional small molecule drugs. To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is platform, new strategies are needed to streamline the construction of peptides with novel structures and topologies. In this talk, we will discuss our recent studies on modifying peptides with simple aldehyde reagents such as formaldehyde and o-Phthalaldehyde under mild conditions.

 


周剑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image.png

周剑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2004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Shu Kobayashi和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Benjamin List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8年底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兴趣在于立足协同催化的理念,结合新催化剂和新试剂的设计开发,发展导向具有手性季碳的药物优势骨架的不对称催化构建新方法。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学报》、英国皇家化学会《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等刊物的顾问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资助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3,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报告题目:铜催化的叠氮和炔烃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

报告摘要:尽管铜催化的叠氮和炔烃的环加成(CuAAC)反应作为点击化学的核心反应已荣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但不对称催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不对称CuAAC反应可通过去对称化和动力学拆分的方式,为手性三氮唑、手性叠氮以及手性末端重要药效团或者手性砌块提供新的合成方法。但是,不论末端炔基还是叠氮基团,其直线型结构导致位阻效应很小,很难与手性催化剂进行有效识别。我们在2013年,利用双炔体系的去对称化,实现了首例高对映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点击化学。随后,我们设计开发了系列具有吡啶C4位大位阻基团的吡啶双噁唑啉(PYBOX)配体来研究新的不对称点击化学反应反应本次报告将汇报相关研究进展。


池永贵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贵州大学

image.png

池永贵,南洋理工大学讲席教授,贵州大学杰出教授。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2007-200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获新加坡青年科学家奖、葛兰素史克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绿色药物生产奖、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TCI)工业化学奖、中国乔界贡献奖一等奖等荣誉奖项。主要开展有机催化合成,医药农药分子创制,科研产业化。国内外主持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及大型研发项目,主持及参与多个工业合作项目及产业化项目,获邀多家国际一流大学访问教授及高科技企业顾问。国内外(美国,新加坡,欧盟,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等)多个研究基金及人才项目评委或顾问。

 

报告题目:NHC有机催化及功能分子构建:下一个里程

报告摘要:The Chi laboratory is committed to the state-of-art original chemistry research that addresses problems of both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 key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green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methods to make guiding the bong breaking and formation events. For the past ten years, the Chi lab has developed new activation modes and synthetic transformations enabled by N-Heterocyclic Carbene (NHC) as the key organic catalyst. In the years to come, the Chi lab is moving beyond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laboratory scale chemical synthesis. Examples of current projects include chemo-selective reactions for biomolecules and their analogous (such as saccharides),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agricultural chemicals, medicinal molecules and prodrugs, ultra-efficient reactions, green process for industrial scale applications, and applied research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万谦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image.png

万谦,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0)。1997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巴黎第十一大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2011年就职于美国安进制药,2012加入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工作2014年至今担任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糖类药物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在发展糖苷化创新方法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在糖化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曾获得ACP Lectureship Awards、张树政优秀青年糖科学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奖项,现任《J. Carbohydr. Chem.》副主编和中国化学会糖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报告题目:基于锍盐的糖类药物合成

报告摘要:糖是除蛋白质和核酸外又一类非常重要的生命物质。糖化学和糖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生命的奥秘、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团队围绕糖化学和糖药物研究,在寡糖组装方法和策略、具有生物活性的糖类有机小分子设计与合成、稀有糖的构建等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本次报告将重点介绍我们团队在基于锍盐的糖类药物合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罗三中教授

清华大学

image.png

罗三中,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7-);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主任(2019.2-)。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2018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仿生催化、不对称催化和人工智能化学研究。2008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9年获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0年获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资助,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长(2011-2015),2012年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资助,2014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获中国化学会手性青年化学奖,2017年获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青年奖;2017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任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仿生小分子催化:中间体调控策略

报告摘要:催化中间体的外场调控能极大拓展现有催化体系的催化空间。本报告重点围绕我们所发展的仿生催化体系,讲述基于烯胺中间体的光电调控新策略。主要包括基于二级烯胺中间体的光氧化调控、能量转移调控以及电氧化调控等。


赵宝国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image.png

赵宝国,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992-1996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2006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加入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仿生催化与合成的研究,发展辅酶维生素B6的仿生不对称催化化学,包括手性吡哆醛/吡哆胺仿生催化体系、转氨化和α-C-H不对称官能化等仿生反应以及羰基催化的仿生催化策略,研究成果ScienceNat. Catal.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

 

报告题目:基于维生素B6的仿生不对称催化

报告摘要:维生素B6是吡哆醛、吡哆胺及其磷酸酯衍生物的统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辅酶,维生素B6在生物体内能催化许多化学转化,然而其强大的催化功能在不对称催化和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还有待发展。基于辅酶维生素B6的骨架,发展了多种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体系。以手性吡哆醛/吡哆胺为催化剂,实现了羰基仿生不对称转氨化,合成了各种α-氨基酸、多肽和三氟甲基胺等手性胺类化合物,产物的对映选择性 (ee) 高达99%,手性底物的非对映选择性 (dr) 高达99:1。另外,受生物过程threonine aldolase酶促甘氨酸aldol反应的启发,我们提出羰基催化的催化模式,并实现了仿生不对称Mannich反应。以N-甲基吡哆醛为羰基催化剂,在0.2-1.0 mol%催化剂用量下,合成了一系列手性α,β-二氨酸酯,产物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9%,非对映选择性 >201。反应经历了类似酶促反应双重活化的催化历程。运用羰基催化的策略,还可以实现多种伯胺的不同类型不对称α C-H官能化反应。


肖文精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image.png

肖文精,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光化学合成、自由基化学以及不对称催化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均相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移机制”和“脱质子光致电子转移策略”,发展了一类双功能的光敏手性配体及多种可见光诱导的可控自由基反应,实现了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津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报告题目:可见光诱导的催化不对称反应初探

报告摘要:近年来,我们围绕可见光诱导的催化不对称反应开展了一点粗浅的工作。首先,通过结合光氧化还原催化与手性小分子催化、过渡金属催化或者Lewis酸催化的优势,发展了催化不对称的亚胺的1,2-加成反应、ab-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1,4-加成以及类格氏反应;第二,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具有光敏作用的手性Box配体,成功实现了1,3-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氧化,并以此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了手性杀虫剂茚虫威;第三,利用a-重氮酮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Wolff重排原位生成烯酮中间体的特点,发展了一系列可见光促进的金属稳定偶极子与烯酮的环化反应。通过该反应,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5-10元杂环化合物。


周永贵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mage.png

周永贵,湖北省钟祥人。1993年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2 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回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目前的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化学,主要开展芳香化合物手性氢化和仿生氢化研究。共发表论文230余篇。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6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题目:基于辅酶NAD(P)H的仿生手性还原

报告摘要:自然界利用辅酶NAD(P)H来传递氢和电子实现生物催化还原,该过程由循环、辅酶和还原三部分组成。经过最近十余年发展,以NAD(P)H模拟物为氢源的手性转移氢化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目前采用化学计量的辅酶模拟物,如汉栖酯,循环利用困难。而在生物体内,NAD(P)H可以高效循环利用。根据生物催化还原的原理,我们提出利用氢气再生辅酶模拟物的方法实现第二代仿生手性氢化。其关键点:容易再生和进行氢转移的辅酶模拟物的合理设计和合成;再生催化剂和转移催化剂的选择和兼容性。通过对辅酶结构的分析,设计一类新型可再生的辅酶模拟物:二氢菲啶。采用钌配合物和手性磷酸分别作为再生催化剂和手性转移催化剂,成功实现多类亚胺和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仿生手性还原

image.png

上述仿生手性还原的手性环境为转移催化剂,对不同类型底物,要优化手性转移催化剂。设想能否设计可以温和条件下再生的手性NAD(P)H模拟物,转移催化剂就可以使用商业提供非手性转移催化剂,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都容易调节。因此二茂铁和环芳烷衍生的可再生平面手性NAD(P)H模拟物被合成CYNAMsFENAMs。在仿生手性还原中,用商业提供非手性布朗斯特酸或路易斯酸做转移催化剂,成功实现第三代仿生手性还原。底物范围可以从亚胺扩展到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和四取代缺电子烯烃等。

黄汉民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mage.png

黄汉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家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受聘兼任淮北师范大学化学院院长绿色和精准合成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陈惠麟研究员和郑卓研究员,2004年至200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作JSPS博士后研究。20084月到20163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先后任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常务副主任,20163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工作。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Chem. Int. Ed.; Chem. Sci.; Acc. Chem. Res.; Chem. Rev.Chem. Soc. Rev期刊上已发表论文150多篇。获授权中国专利10多项,国际专利3。先后获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择优支持(2008),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9);中科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奖(2013),中国均相催化委员会均相催化青年奖(2013)和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5)。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和中组部第三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主要研究领域为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专注于发现和建立烃类物质和资源小分子高效转化的催化反应及机理研究。

 

报告题目:一类新型环钯活性中间体的发现及其导向的催化反应

报告摘要:有机合成化学是创造新物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而新型、高效的有机合成反应的发现和建立是合成化学的发展源动力,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机合成化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发展得益于具有特定结构和反应性能的活性中间体的发现和性能研究。然而,尽管活性金属中间体导向的合成化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包含C(sp2)-M键的芳基金属leading-complex进行导向的,而基于含有(sp3)-M键的leading-complex来构建相应的催化反应还很有限。这主要是由形成的C(sp3)-M容易发生β-氢消除而难以稳定存在,导致很难分离得到稳定的C(sp3)-M金属活性中间体来研究其基本的化学反应性能。因此开发新型含有C(sp3)-M键的金属有机活性中间体,并建立一系列C(sp3)-C(sp3)成键新反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此,我们发展了一例近邻氮原子稳定的环钯络合物,并以此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催化反应

张俊良教授

复旦大学

image.png

张俊良,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导师:麻生明院士),2003年到2006年先后在科隆大学从事洪堡博士后工作和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助理工作。2006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2017年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包括烯炔与小环化学、不对称催化,近年来设计和发展了一系列手性膦催化剂和配体。曾获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学者(跟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计划、曙光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资助。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973项目参与2项,子课题负责人1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撰写英文章节6章,作为《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 II》第4卷主编之一。

 

报告题目:基于Sadphos的不对称钯催化研究

报告摘要:手性配体是不对称合成的芯片,设计和发展新型手性配体一直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基于非C2对称性刚柔并济软硬(原子)兼施的设计理念,我们团队设计和发展了一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自适应性的手性配体Sadphos,其来源于亚磺酰胺膦配体的英文名sulfinamide phosphine 简称,这类配体不仅可以作为手性配体应用于金钯等过渡金属的不对称催化,而且是一类新型双功能叔膦催化剂。与大赛璐公司合作推出了基本版本的试剂盒,这些配体近300种已在大赛璐毕得阿拉丁上市。本报告主要介绍Sadphos在不对称钯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季碳手性中心、手性杂原子、手性联烯等的高效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许多反应都是在外消旋反应发现20年以后才实现的首例不对称催化。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