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Angew:基于定向光氧化诱导的双色光转换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成像

来源:化学加原创      2022-12-30
导读:近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Mayeul Collot教授团队在基于定向光氧化诱导的双色光转换荧光探针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ual-Color Photoconvertible Fluorescent Probes Based on Directed Photooxidation Induced Conversion for bioimaging”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本文报道了基于定向光氧化诱导转换(DPIC)机理的双色光转化荧光探针,即含有芳香性单线态氧活性基团(ASORM)呋喃和吡咯的苯乙烯基-香豆素(SCs)衍生物。SCs是一类具有明亮发射的荧光团,在可见光照射下由于ASORM的定向光氧化而影响分子共轭,从而出现发光颜色的变化。含有吡咯基团的黄色荧光化合物SC-P,在经历光转换过程后表现为稳定的蓝光发射,68 nm的光谱蓝移特性使其能够用于活细胞中对脂滴的示踪成像。该研究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新型光转换染料在先进生物成像技术领域中的长足发展。文章链接DOI: 10.1002/anie.202215085。

在可见光区进行光转化的荧光染料在生物成像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高效的光转换荧光蛋白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如何发展小尺寸、高性能和实用性强的光转换荧光探针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双色光转化荧光团(DCPFs)在转化前后发光颜色及强度的变化,研究者可以用来追踪标记物的动态变化。目前,DCPFs的设计原则包括罗丹明染料的脱烷基化、花菁类染料的光截断、AIE分子的光脱氢环化、噁嗪的螺吡化和光氧化脱氢等。尽管DCPFs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着光转换效率低、发光强度弱以及需要光毒性的紫外光激发等缺陷。

本文中,作者建立了构筑DCPFs的新策略,即基于定向光氧化诱导转换(DPIC)机理。作者认为荧光团在经历部分定向光漂白后,激发和发射光谱会发射移动。

荧光团在光照后产生单线态氧发生光漂白,导致不可逆的光化学裂解生成不发光产物。作者设想在荧光团上修饰芳香性单线态氧活性基团(ASORM)后可以1)增加体系的共轭导致光谱红移;2)单线态氧定向氧化ASORM后,导致共轭结构被破坏,从而引起激发和发射光谱的移动(Figure 1)。

图片7.png

Figure 1. 定向光氧化诱导转化(DPIC)原理及光照后分子的化学结构(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研究中,作者选择香豆素作为小尺寸、高亮度蓝光发射的荧光团。香豆素染料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明亮发射和低细胞毒性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荧光成像探针。小尺寸的吡咯和呋喃基团能够在单线态氧作用下发生光氧化导致脱芳构化,因此被选作为ASORM。香豆素骨架与N-甲基吡咯和呋喃通过Witing反应偶联分别得到共轭程度提高的苯乙烯基-香豆素类衍生物SC-PSC-F(Figure 1)。为了证明在光转换过程中ASORM的独特作用,作者还合成了苯乙烯基-香豆素噻吩(SC-T)和苯乙烯基-香豆素茴香醚(SC-A)作为对照。

图片8.png

Figure 2. SCs的光谱研究和光照实验(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对合成的苯乙烯基-香豆素类衍生物(SCs)进行了光学性质表征。SCs在不同溶剂中都表现为高亮度发射和大摩尔消光系数,并伴随着轻微的溶剂化效应。在甲醇溶剂中,SC-TSC-FSC-A的吸收和发射峰位置相近,分别在425和512 nm处(Figure 2A),荧光量子产率能够达到0.77SC-P表现出明显的光谱红移现象。为了表征化合物的双色光转换特性,作者用488 nm激光激发染料的甲醇溶液并记录下不同时间点下的发射光谱(Figure 2B)。实验结果表明,与SC-ASC-T表现的缓慢光漂白现象相比,含有ASORMSC-FSC-P则表现出在光照后明显的蓝移现象,分别移动了2nm和68 nm,发射波长也分别蓝移至486 nm和483 nm(Figure 2C-D)。为了更好地表征光转换产物(cSC),作者对光照前后的化合物进行了液质色谱分析(Figure 2E)。数据显示SC-PSC-F会转换为氧化形式的异构体,由于ASORMs的脱芳构化会使其吸收光谱出现蓝移。同时,由于光转换产物cSC-P cSC-FSC-V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的相似性,可以推断出光转换的机制来源于香豆素和ASROM之间共轭程度的破坏(Figure 2F)。

图片9.png

Figure 3. 定向光氧化诱导转化的内在机制(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如Figure 3所示,SC-P在被可见光照射后达到激发态,再传能至三线态氧3O23O2通过系间穿越过程和三线态弛豫过程产生单线态氧1O2)。在单线态氧的存在下,SC-P经历了光转换过程。以上实验证明了DPIC机制导致了荧光探针的双发射光转换性质。

图片10.png

Figure 4. SC-P标记的Hela细胞的共聚焦成像图片(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了证明基于DPIC机制的荧光探针的实用性,作者将具有最快光转换速率和波长变化最大的化合物SC-P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对Hela细胞进行染色标记(Figure 4)。从Fgiure 4A-B中可以看出,在488 nm激发光照射下,光转化过程发生并伴随着SC-P强度的减弱和cSC-P强度的增加。同时,作者将SC-P与商用染料SMCy 5.5进行共染,可以看出SC-P的亲脂性和电中性使其可以特异性地靶向脂滴,共定位系数能够达到83%(Figure 4C)。此外,光转换后的产物cSC-P也依然能够保持对脂滴良好的靶向性(Figure 4D)。最后,作者又证明了SC-PcSC-P能够对脂滴进行时空动态示踪,可以媲美于商用染料SMCy 5.5的成像效果(Figure 4E-F)。

总结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Mayeul Collot教授团队报道了一个基于定向光氧化诱导转换(DPIC)机制的新概念。该机制能够获得明亮的荧光团,这些荧光团很容易在可见光下会转化为光稳定的蓝移光产物。尽管呋喃可提供更清洁的转化,吡咯由于其富电子的性质,是更适合的芳香族单线态氧反应性部分(ASORM)。这种方法得到了SC-P,这是一种基于香豆素的DCPE,已成功应用于光转换和跟踪活细胞中的LD。该研究中的光转化荧光材料为生物成像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探针的发展带来了新启发。


文献详情:

Lazare Saladin, Victor Breton, Ophélie Dal Pra, Andrey S. Klymchenko, Lydia Danglot, Pascal Didier, Mayeul Collot*. Dual-Color Photoconvertible Fluorescent Probes Based on Directed Photooxidation Induced Conversion for bioimaging. Angew. Chem. Int. Ed. 2022e20221508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5085

image.png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