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提名5名候选人、1个候选团队

来源:中国化工学会      2023-05-04
导读: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关于评选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27号)要求,中国化工学会开展了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和候选团队的组织推荐工作,经有关单位提名、形式审查、专家评议等程序,拟向中国科协直接推荐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个人奖候选人5名、候选团队1个。

  1.个人奖候选人(按得票数排序)

No.

 

出生年月

提名领域

现工作单位

1

李群生

1963/10/3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北京化工大学

2

彭慧胜

1976/7/22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复旦大学

3

马新宾

1968/4/22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天津大学

4

张来勇

1962/11/13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5

郭 凯

1982/12/30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

 

        2.候选团队

提名领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依托单位名称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研发团队

龚光碧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公示材料附件

(创新价值、能力、贡献摘要)

    一、个人奖候选人

1.李群生。候选人长期从事化工分离提纯的科研与产业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取得突出成就。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2项,获侯德榜化工成就奖、“杰出工程师”奖;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AIChE J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42篇,专著2部。(1)发明了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核心技术,使导向孔、浮阀和其它孔最优配置,填料折线优化,并实现大规模应用。主持建成3000吨/年纯度达99.99999999%高纯硅装置,生产出芯片急需的高纯硅及系列高纯电子化学品,解决了我国以约1万元/吨出口99%粗硅、再以约350万元/吨进口高纯硅且被西方“卡脖子”的重大难题。(2)发明了光刻胶、异戊二烯等高粘度复杂物系精馏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高粘物系精馏的重大难题。(3)研发了四维化工优化节能技术,完成了百余套化工全流程优化过程,节能30~40%,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服务社会,已进行了300多项创新应用,仅近三年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达50余亿元,节能18余万吨标煤,减排化学物料13余万吨。

2.彭慧胜。候选人在高分子纤维器件方向做出了原创性成果。设计和合成出多尺度螺旋取向组装的高分子复合纤维,发现了取向高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机制,解决了高分子领域复合纤维中复合单元有序排列的历史性难题,实现了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提出了纤维器件的设计思想,赋予纤维发电、储能、显示等全新功能,揭示了纤维电极独特的三维跳跃导电机制,发现了多尺度取向孔道结构促进电解液高效浸润规律,奠定了纤维器件发展的理论基础。发现了纤维器件内阻与长度独特的双曲余切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创制出逐层涂覆和溶液挤出成型的连续制备方法。建立了纤维器件的评价标准,创造了3类产品,销售金额超过20亿元,成果还应用在嫦娥5号、新型战舰、智能装备等国防战略领域。候选人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高分子纤维器件方向的开创者,目前70多个国家1000多个研究组在这个方向开展工作。

3.马新宾。大力发展煤基合成大宗化学品技术,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候选人深耕一碳化工领域,围绕合成气制含氧化合物、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新技术,开展从基础到应用的贯通式研究工作,连续九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领域榜单,研究成果成功用于264万吨/年工业装置,潜在经济效益超130亿元/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等荣誉。开发了合成气制乙二醇、乙醇成套关键技术。突破了草酸酯合成催化剂Pd薄层分布技术,节约Pd用量80%;开发了纳米管Cu加氢催化剂,表现出更优的低温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打破了日本高化学等技术垄断,成功用于6套共计180万吨/年工业装置。发明了工业尾气高值化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突破了黄磷/钢厂/电石尾气等净化与CO高效定向分离技术,首创了以其为原料制草酸、碳酸二甲酯、甲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新路线,成功用于逾84万吨/年工业装置,推进了企业减排增效。形成了CO2捕集与利用新工艺,开发了CO2与环氧乙烷耦合加氢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变革性技术,完成了国际首套千吨级中试,CO2利用率>96%,有望实现CO2减排380万吨/年,服务我国碳中和目标。

4.张来勇。候选人是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化工学会会士,获杰出工程师奖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35年来一直专注于推动乙烯和煤化工行业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在涉及国家化工基础原料、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的乙烯、煤制油、大化肥领域,主持推动了一批重大专项技术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建设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百万吨级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关键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等攻关任务,率先研发出国内大型乙烯成套技术,设计建成自主技术的首套大型乙烯装置,使我国成为继美、德、法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乙烯成套技术的国家,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于20套乙烯装置,产能超800万吨,创造利润超100亿元;率先在国内开发出百万吨级绿色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并应用于长庆、塔里木乙烷制乙烯国家示范工程,创造利润27.6亿元;攻克了工程放大和复杂系统集成等难题,形成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并主持设计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有效提升了国家能源安全自主保障能力;主持开发了国内首套天然气原料的大型氮肥工业化成套技术,创新成果在宁夏石化等国内外20家企业应用,带动我国化肥及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装备出口。

5.郭凯。针对我国化工产业面临的安全和环保瓶颈,候选人围绕绿色化工,开展微流场技术(MFS)和装备研究,提升化工本质安全,实现节能减排;开发新型高性能生物基材料,高效固碳,助力双碳战略。进行:(1)创新MFS技术工程化新方法和新装备,突破国际同行数增并联工程化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将MFS技术及装备应用规模从百吨/年提升至万吨/年。(2)创新MFS技术系统集成新模式,克服MFS技术用于单一过程的限制,将MFS技术应用领域从有机合成拓至生物转化、聚合等体系。(3)结合MFS技术,以植物油、柠檬酸等生物质为原料,创制生物基聚氨酯、聚酯、聚酰胺、增塑剂等高效固碳、性能优良的生物基新材料。发表Prog. Polym. Sci.等高水平SCI论文205篇;获授权美英专利17件、中国发明专利198件,其中60余件获得工业应用;完成生物基增塑剂14万吨/年、生物基聚氨酯5万吨/年、生物基聚酯5万吨/年等生物基材料,以及多个精细化学品千吨-万吨/年转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Feng Xinde Polymer Prize(Elsevier)等;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二、候选团队

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研发团队。团队一直致力于围绕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合成橡胶开展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及加工应用的机理研究、成套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合成橡胶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研发出我国第一块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目前已开发近50个牌号的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系列产品;形成了“12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5万吨/年丁腈橡胶”等8项成套技术;授权发明专利315件,发布国际标准(ISO 7781等)6项。近3年来,牵头承担了“十三五”期间合成橡胶领域唯一的产业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国资委“1025专项”(一期)并圆满收官;正在承担国资委“溶聚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国资委“1025专项”(二期)攻关、中国石油及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等56项重要科研项目,经费合计达2.95亿元;开发的特种丁腈橡胶、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等“卡脖子”技术及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船舶、油田密封及高性能绿色轮胎领域得到应用,保障了国家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物资供应。团队获2021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未来将继续围绕高端合成橡胶基础材料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