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光热/化学动力学/化疗程序化肿瘤协同治疗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影像与应用研究所的吴道澄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最佳性价比”的光热/化学动力学/化疗程序化肿瘤协同治疗新方法,以最低的功率和剂量最大化地实现了治疗效果并大幅减少治疗副作用。这种疗法按照时间顺序将光热疗、化学动力学治疗和协同双药化疗三种治疗方式进行了程序化的组合(见图1)。根据肿瘤的状态或体积对每种治疗方式的时间和强度进行了优化并使其按时间顺序分别作用。具体的最优协同治疗策略为:首先进行10分钟高强度光热疗以消除较大的肿瘤,接着进行持续数小时的中等强度化学动力学治疗以消除中等大小的肿瘤,最后通过低强度但持续超过48小时的协同双药化疗清除较小的残余肿瘤并抑制复发。
图2-ICPs@PDA:CuO2NPs的合成与肿瘤治疗示意图。
为了实现该策略,课题组研究人员针对PC-3肿瘤模型设计了集成高光热转换效率治疗剂配位聚多巴胺(PDA-Fe)、化学动力学治疗剂CuO2和协同化疗剂阿霉素-棉酚无限配位聚合物(ICPs)的联合治疗系统(ICPs@PDA:CuO2NPs)。该系统内部是PDA-Fe和CuO2混合物、外部是阿霉素-棉酚无限配位聚合物,具有高达52.4%的光热转换效率,能够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地生自由基进行化学动力学治疗并清除谷胱甘肽,所负载的ICPs能够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出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化疗药物(图2)。该系统使光热疗、化学动力学治疗和化疗在不同时间分别起作用,实现了优异的协同效应,用最低的功率和最小的药物剂量实现了近100%的肿瘤抑制效果,小鼠肿瘤在接受治疗后的60天内未复发。该光热/化学动力学/化疗协同疗法具有程序化可设计的特点,一旦启动自动执行,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系统中不同治疗剂的比例及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调节,针对不同肿瘤采用不同程序化三模态的治疗策略,实现精准个性化的治疗。
该工作以《阿霉素-棉酚无限配位聚合物聚多巴胺-过氧化铜复合纳米粒子用于“最佳性价比”程序化光热-化学动力学-双药协同化疗三模式协同肿瘤治疗》(“Doxorubicin-Fe(III)-Gossypol Infinite Coordination Polymer@PDA:CuO2Composite Nanoparticles for Cost-Effective Programmed Photothermal-Chemodynamic-Coordinated Dual Drug Chemotherapy Trimodal Synergistic Tumor Therapy”) 为题在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 IF=17.1)上在线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朱红瑞,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命学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吴道澄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是吴道澄教授课题组在肿瘤联合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项目和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生物医学实验中心为本工作提供了大量研究支持。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