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获聘教育部特聘教授;2022年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 第一完成人)、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 第一完成人)、首届科学探索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东京大学Zasshi-kai讲席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重要国内外奖项。现任ACS Cent. Sci.资深编辑,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Chem. Rev.、Joule、Chem、Nano Res.、Innovation、中国科学-化学、Inorg. Chem. Front.等10余种国内外期刊的(顾问)编委;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纳米化学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积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新模式和新机制。
主要从事表界面配位化学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金属纳米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针对金属表界面化学研究的长期挑战,在发展金属表界面模型材料构筑新方法的基础上,破解典型金属-有机界面和金属-载体界面的分子层面结构,研究无机/有机配位小分子修饰通过形成定向界面电子转移和特异界面空间效应实现对金属纳米材料催化和防腐性能精准控制的规律,并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高选择性催化和铜防腐新技术。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表界面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化。部分催化剂已被工业应用于重要精细化工品的绿色生产,源头上实现污染物大幅减排;发展的铜抗氧化防腐表面配位原创方法正在形成可替代银浆的铜浆技术。已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90余篇,他引30000余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受邀在Chem. Rev.、Acc. Chem. Res.等期刊上撰写综述、展望文章以及在JACS论坛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专业领域
无机化学、表界面化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94.9-1998.7 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1.9-2005.6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获博士学位
2005.8-2007.7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后
2007.8-至今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表界面配位化学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金属纳米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针对金属表界面化学研究的长期挑战,在发展金属表界面模型材料构筑新方法的基础上,破解了系列典型金属-有机界面和金属-载体界面的分子层面结构,发现了无机/有机配位小分子修饰通过形成定向界面电子转移和特异界面空间效应实现对金属纳米材料催化和防腐性能精准控制的规律,并成功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高选择性加氢催化和铜防腐新技术。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表界面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化。部分催化剂已被工业应用于重要精细化工品的绿色生产,源头上实现污染物大幅减排;发展的铜抗氧化防腐表面配位原创方法正在形成可替代银浆的铜浆技术。 已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40余篇,他引24000余次;获40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受邀在Chem. Rev.、Acc. Chem. Res.等期刊上撰写综述、展望文章以及在JACS论坛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第一完成人)、首届科学探索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坚持科研、教学相长,一直工作在无机化学和能源化学教学第一线,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其中教学成果《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已经培养博士毕业生28人,多人入选青千等人才计划。担任嘉庚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地方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积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新模式和新机制,部分成果已得到产业落地,并形成重要经济、社会效应。
积极服务于化学会等学术团体,现任能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纳米化学委员会委员、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等,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积极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合作与交流,现任ACS Cent. Sci.资深编辑,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Chem. Rev.、Acc. Chem. Res.、Chem、Joule、Nano Res.、Inorg. Chem. Front.等10余种国内外期刊的(顾问)编委;多次在Natl. Sci. Rev.、中国科学-化学、Inorg. Chem.等期刊组织专刊;作为会议主席,多次组织举办国际或双边学术研讨会,提升我国化学学科影响力。
代表性成果
1. Jian Peng, Bili Chen, Zhichang Wang, Jing Guo, Binghui Wu, Shuqiang Hao, Qinghua Zhang, Lin Gu, Qin Zhou, Zhi Liu, Shuqin Hong, Sifan You, Ang Fu, Zaifa Shi, Hao Xie, Duanyun Cao, Chang-Jian Lin, Gang Fu*, Lan-Sun Zheng, Ying Jiang*, Nanfeng Zheng*, "Surface coordination layer passivates oxidation of copper", Nature 2020, 586, 390-394.
2. Pengxin Liu, Yun Zhao, Ruixuan Qin, Shiguang Mo, Guangxu Chen, Lin Gu, D.M. Chevrier, Peng Zhang, Qing Guo, Dandan Zang, Binghui Wu, Gang Fu*, Nanfeng Zheng*, "Photochemical route for synthesizing atomically dispersed palladium catalysts" Science 2016, 352, 797-801.
3. Guangxu Chen, Yun Zhao, Gang Fu, Paul N. Duchesne, Lin Gu, Yanping Zheng, Xuefei Weng, Mei S. Chen, Peng Zhang, Chih-Wen Pao, Jyh-Fu Lee, Nanfeng Zheng*, "Interfacial effects in iron-nickel hydroxide-platinum nanoparticles enhance catalytic oxidation" Science 2014, 344, 495-499.
4. Kunlong Liu, Ruixuan Qin, Nanfeng Zheng*, "Insights into the interfacial effects in heterogeneous metal nanocatalysts toward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J. Am. Chem. Soc. 2021, 143, 4483-4499.
5. Lizhi Jiang, Kunlong Liu, Sung-Fu Hung, Lingyun Zhou, Ruixuan Qin, Qinghua Zhang, Pengxin Liu, Lin Gu, Hao Ming Chen, Gang Fu*, Nanfeng Zheng*, "Facet engineering accelerates spillover hydrogenation on highly diluted metal nanocatalysts", Nat. Nanotechnol. 2020, 15, 848-853.
6. Ruixuan Qin, Lingyun Zhou, Pengxin Liu, Yue Gong, Kunlong Liu, Chaofa Xu, Yun Zhao, Lin Gu, Gang Fu*, Nanfeng Zheng*, "Alkali ions secure hydrides fo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Nat. Catal. 2020, 3, 703-709.
7. Kunlong Liu, Ruixuan Qin, Lingyun Zhou, Pengxin Liu, Qihua Zhang, Wentong Jing, Pengpeng Ruan, Lin Gu, Gang Fu*, Nanfeng Zheng*, "Cu2O-supported atomically dispersed Pd catalysts for semihydrogena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critical role of oxide supports" CCS Chem. 2019, 1, 207-214.
8. Guangxu Chen, Chaofa Xu, Xiaoqing Huang, Jinyu Ye, Lin Gu, Gang Li, Zichao Tang, Binghui Wu, Huayan Yang, Zipeng Zhao, Zhiyou Zhou, Gang Fu*, Nanfeng Zheng*, "Interfacial electronic effects control the reaction selectivity of platinum catalysts" Nature Mater. 2016, 15, 564-569.
9. Xiaoqing Huang, Shaoheng Tang, Xiaoliang Mu, Yan Dai, Guangxu Chen, Zhiyou Zhou, Fangxiong Ruan, Zhilin Yang, Nanfeng Zheng*, "Freestanding palladium nanosheets with plasmonic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Nat. Nanotechnol. 2011, 6, 28-32.
10. Nanfeng Zheng, “Surface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of Metal Nanoclusters and Ultrathin Nanocrystals”, 201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mall Particles and Inorganic Clusters XVIII, 14-19 August 2016, Jyväskylä, Finland (Plenary Lecture)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郑南峰、黄小青、傅钢、陈光需、杨华艳 2018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
郑南峰、田中群、孙世刚、江云宝、夏海平、朱亚先、王野、任斌 2018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郑南峰 2021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郑南峰 2019 首届科学探索奖
郑南峰 2017 教育部青年科学奖
郑南峰 2016 中国青年科技奖
郑南峰 2013 东京大学化学系Zasshi-kai讲席奖
郑南峰 2014 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郑南峰 2012、2011 日本化学会亚洲国际论坛杰出讲席奖
郑南峰 2010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郑南峰 2006 美国化学会的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资料来源:
https://chem.xmu.edu.cn/info/1416/1236.htm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