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IACS)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授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荣誉会员(IACS Honorary Member)”称号。国际知名科学家、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前任主席Avelino Corma教授详细介绍了李灿在催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肯定了其对国际催化学会以及推动世界催化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IACS成立于1956年,荣誉会员(IACS Honorary Member)由IACS理事成员推选产生,每四年一次,每次推选1至2人(可空缺),李灿是该理事会授予的首位荣誉会员。
本次大会遴选了5个大会报告、3个国际催化奖获奖报告(International Catalysis Awards,Heinz Heinemann Awards)、25个主题报告、510个口头报告(包含短口头)、1371个墙报等。大会围绕光催化、电催化、单原子催化、CO/CO2转化、理论计算、塑料循环转化利用、生物质转化、炼化和石油化学等32个主题进行交流,全面展示了国际催化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就。
我国约300名催化同仁参加了本届国际催化大会,包含5个主题报告、50个口头报告、109个墙报。其中,我所张涛院士担任单原子催化分会主席并受邀在生物质催化分会作主题报告,陈萍研究员受邀在储氢催化分会作主题报告,李仁贵研究员等9人做口头报告。此外,为了鼓励优秀青年学者致力于催化科学研究,会议评选了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青年科学家奖(IACS Young Researcher Award)和青年才俊奖(ICC 2024-Young Talents),我所李旭宁研究员和焦峰研究员分别获此殊荣。会议组委会还策划了独具特色的“青年沙龙”、“主题研讨会”等多元交流形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与顶级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大会闭幕式上,李灿受邀作了讲话。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Gabriele Centi教授宣布David Farrusseng为理事会下任主席,第十九届国际催化大会将由日本触媒学会承办,于2028年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主席Hélène Olivier-Bourbigou和David Farrusseng对本届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宣布大会圆满闭幕。(文/图 王庆楠、焦峰、王爱琴、方堃、Sébastien Ferraro)
李灿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1998年,研制了第一台用于催化和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和合成机理等问题;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并同时成功研制用于手性分子结构表征的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仪,长期探索DNA催化等基础科学问题。2006年成功研发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两项技术均实现工业化,为我国大气雾霾治理作出贡献,在燃料油超深度脱硫的研究中发展了乳液催化,并拓展到水油两相的有机催化合成。2001年起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的研究,致力于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提出异相结、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等原创性新概念,创造了光催化和光电催化分解水体系的太阳能制氢效率最高记录;受自然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机制的启发,提出可规模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氢农场”策略。自主研发了具有原创性的时间-空间分辨的光生电荷原位动态表征方法。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研究基础上,提出将光反应和暗反应分两步进行的策略实现太阳燃料(也称“液态阳光”)合成,即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分解水制氢(光反应),然后解决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燃料(暗反应)的两步法合成太阳燃料甲醇。2020年完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