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学化工学院教授
1954年7月出生,现年62岁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
1986年于法国巴黎居里大学获国家博士学位
1987年法国科研中心界面电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1987年回到厦门大学
2000年起任厦门大学副校长
2012年请辞厦大副校长,专心做科研
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际电化学Brian Conway奖章,中法化学讲座奖,中国电化学贡献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他留学巴黎,放弃高薪选择回国
在去年12月份的一次座谈会上,孙世刚作为新当选的院士代表之一做了发言,他说,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感谢厦大……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感言似乎很老套,但他说,如果知道我的经历,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1970年,16岁的孙世刚在四川万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插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年底分红只有10元钱。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过年的时候,他买了一块肉,像珍宝般捧回家孝敬爹妈,却不料错买了母猪肉,放到锅里怎么煮也煮不烂。
1977年恢复高考,让在小山村里的孙世刚看到化学,看到世界。当年,他便考入厦大化学系。1982年毕业后,他考取了国家教委出国研究生,赴法国巴黎居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底,他放弃法国一份有着丰厚年薪的工作,回到中国。孙世刚说,在那个年代出国,看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是惊人的,我的想法很朴素:赶快回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差距不要再这么大。
他每次出差,都会给学生带零食
孙世刚上课,不喜欢照搬教材,而是会结合前沿的研究成果。他教导学生做实验要做到“头脑发热”,那才是用心做了。
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每次出差,都会给学生带回些小零食。由于教学成绩出色,他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名师”,这个称号每届全国只有100人能获得。
在卸任副校长后,他带领的课题组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而这个获奖项目,已历时27年,从孙世刚1987年回国后就开始进行了。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如何设计和制备出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催化剂是一个焦点。
孙世刚最主要的学术成就就在于此。他的课题组最出名的成果是:首次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传统的化学法只能合成立方体、八面体或是截角八面体,二十四面体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晶体形状。通俗地说,越多面,就越能提高一些重要化学反应的效率。换言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能源、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上图:2014年6月24日,孙世刚教授做客兰州大学“文魁论坛”,作了题为“能量转换和储存电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调控”的学术报告。
“孙世刚教授由能量转换和储存电化学装置的主要种类讲起,介绍了能量转换和储存电极材料的研究背景。孙世刚教授通过他们小组的研究工作先后介绍了高表面能、高活性的金属纳米晶体催化剂直接燃料电池和高表面能、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电极,着重阐述了通过形貌控制和表面结构调控对电极材料在能量转换和存储等方面性能的影响。”
上图:2016年4月20日,孙世刚院士做客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畅论电化学能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调控。
“孙世刚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他说,催化剂的结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催化选择性和催化活性。2007年,他曾通过方波的方法,首次合成出Pt(铂)的二十四面体晶体,并探索其相关催化活性。他还通过调节通电时间、电势高低去调控晶面的生长。
孙世刚还讲述了在探索不同表面能的金属过程中,其电合成法中晶面生长的规律,并简单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情况。孙世刚总结说:高表面能金属的高指数晶面做电极材料对电化学能源转化与储存有很好的效果;电化学合成在PGMs(铂族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形貌生长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他法语流利,会打乒乓球和网球
60多岁的孙世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也改变了人们对科学家不修边幅的印象:虽然衣着朴素,但总是很整洁,这可能和他的“出身”有关,他原本是做贵金属单晶电极,这个方向对耐心要求很高,而且要保证实验体系的极度洁净,稍有污染就可能前功尽弃。
这位新科院士还有出人意料的一面,比如他曾是电影爱好者,在法国读书时,曾加入当地一个电影俱乐部。
他还曾是乒乓球好手,在他留学的地区,有个乒乓球俱乐部,里面有当地比赛的冠军,有一次,他们进行比赛,冠军让了几个球之后,孙世刚打败了他。
不过科研使他远离了电影和乒乓球,但他仍然保留着打网球的习惯,但也是为了科研,他说,科研需要好身体。
总之,撇开学术,这位新科院士其实是位身材挺拔、会说一口流利法语的男神。
访谈摘选:谦和院士,淡定谈“身价”
2015年12月7日下午,在北京参加完中科院举行的新当选院士座谈会后,在等待回厦门航班的间隙,孙世刚接受了厦门日报的电话采访,他说:我真是不愿意被采访,但是,你有任务。这是孙世刚让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他的谦和、和蔼,一直都没有因为他的职位和成就而发生改变,坦率度似乎也一样。
问题一:不少人孜孜以求的院士头衔,是因为当院士后,“身价”不同了,您觉得自己会变吗?
孙世刚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似乎惊讶得说不出话,短暂停顿后,他说,国家给你这个称号,是希望你做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工作,要求更高了,我必须更加努力才行。但他没有掩盖自己喜悦的心情,他说,这是对他过去所做的工作的肯定,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
问题二:2012年,您请辞厦大副校长,据传是因为觉得科研岗位更合适自己。对于这件广为流传的“辞官搞科研”一事,你怎么看?
孙世刚很认真地说,其一,我已经当了13年副校长,当时正好换届;其二,当副校长时,我受到“照顾”,还有精力搞科研,但科研任务越来越重,我觉得能够在科研上做出比当副校长更大的贡献。
热情支持化学+网公益筹书宣传活动
2015年7月初,当得知化学+网在发起举办一个以“尊重化学知识,感恩化学主编”为主题的公益筹书活动时,孙世刚教授当即邮件回复,爽快答应,随即两天后就收到其2本赠书,真是给了我们化学+网创始团队莫大的鼓励和鼓舞。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