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十五周年庆典暨十五届颁奖典礼大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原执行所长、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姜标...
中部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是由河南、湖南、湖北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联合体,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由三省学会轮流承办。第二届中部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学术...
近日,胡金波荣获“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开窍”和成长的心得。...
11月12日上午,在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
渠桂荣,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入选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有机...
“坚持做对的事,成功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
2022年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
“做创新药,不一定要美国批准了才可以,心态上我们要有自信去引领世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徐华强说。...
涂永强,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方法是化学家认识化学的工具或手段,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依赖于实验方法的革新或进步。化学家只有解决好化学方法问题,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发现化学运动的规律。无水...
本文是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余志祥教授数年前写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建议,非常值得年轻的大学生朋友读一读。...
在投融资江湖里,科学家创业者也需要对潜在投资者做好“尽调”。...
8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学外聘杰出教授马於光院士聘任仪式在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副校长蔡立东,研究生院院长、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俊奇,人才工作办公...
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中国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以创新模式带动更多民间资金...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 8 月 21 日公布 2022 年获奖名单。李文辉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
近年来,不少长三角城市在探寻减碳发展路径。“双碳大脑”“零碳工厂”“虚拟电厂”等一批新概念、新技术的出现代表了地区科技创新的活力。科技创新必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长三角的中科院研究所、高水平大学、国家...
8月16日上午,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进吉林活动在长春开幕。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出席并致辞。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
唐敖庆(1915.11.18—2008.7.15),江苏宜兴人,量子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彭慧胜:1976年生,湖南省邵阳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他带领团队深耕高分子纤维器件...
樊春海还是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他带领团队基于核酸分子自组装、逻辑编程、材料复合、高时空分辨显微成像等技术,构建核酸分子机器与纳米机器人,为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疗提供全新智能...